猫头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岩背后那些谋害小萝卜头的人,后 [复制链接]

1#

“我叫成岗。你是谁?”“我是小萝卜头!”成岗没有想到会听见这么一个稚气的回答,忍不住笑了起来。真像个“萝卜头”呀!可是成岗接着又沉默了,无言地注视着这个营养不良的、畸形的孩子。——《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小说《红岩》中塑造了江姐等一系列英雄人物,小萝卜头也是其中之一。与看守所长“猫头鹰”这样有虚构成分的小说人物不同,小说中的小萝卜头几乎完全按照真实情况写出,他曾经就是那样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只是把痕迹留在了小说里。

年,《红岩》出版,小萝卜头骤然成为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人物。尽管在小说中他只是一个配角,小说中仅仅用了数千字简单叙述了他出生8个月被逮捕、9岁就被杀害的故事,但这位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以其悲惨的经历和积极勇敢的态度赢得了全国读者的心。

年左右,小萝卜头的姐姐宋振苏写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很多人对小萝卜头的印象,也许还来自宋振苏的描述,甚至停留在*伯伯送的那支铅笔:

在牢房里,要得到一张纸一支笔,是很不容易的。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弟弟。弟弟九岁生日那天,*伯伯送他一支铅笔。这可太珍贵了,他在上课的时候才用,平时练习就用小石头在地上画。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

这位“*伯伯”就是*显声将*,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杀害他的凶手,和两个多月前杀害杨虎城将*、小萝卜头父母的是同一个人。

一、逃了六年的“猫头鹰”

一个浓眉大眼、面目可憎的特务,从办公室闯了出来,那只鹰瓜似的手,紧抓住腰皮带上的枪柄。“这家伙是谁?”刘思扬挤过来,靠在余新江肩头,轻声问。“特务看守长,猫头鹰。”龙光华代为回答。

“猫头鹰”是《红岩》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形象之一。在现实中有两个人被看作是“猫头鹰”的原型,一个是原渣滓洞看守所长徐贵林,一个是原白公馆看守所所长杨进兴。由于杨进兴也是杀害小萝卜头父母的罪魁祸首,因此他与“猫头鹰”的联系更密切一些。

小萝卜头的母亲徐林侠、父亲宋绮云

小说中没有直接叙写“猫头鹰”的结局,“猫头鹰”最后一次出现的场景是:

牢门格吱地响着,猫头鹰拉开了门,只说了声“请……”,下面的话还没说出,一块沉重的石头,突然猛击他的脑顶。

此时是重庆解放前夜,那么“猫头鹰”的结局似乎可以想象。他必然接受审判,受到惩罚。但是现实中的杨进兴却是在杀害杨虎城将*、*显声将*、小萝卜头父母和小萝卜头之后六年才落网的。要知道,重庆解放时这个手上已经沾了多条人命的杨进兴也不过三十出头而已——他年出生,年23岁时参加*统。短短数年里就升任白公馆看守长,他的行径可想而知。

这六年里,杨进兴化名杨大发,潜逃到四川南充青居乡,假装是个流落他乡的不识字农民。先是抬滑竿挣钱养家糊口,接着他带着妻子田德俊在农村里种地。土地改革时,他家被划为贫农成份,还分到了土地和瓦房。直到年8月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南充县青居区普查办公室发现青居乡三村的杨大发自称祖籍是广安代市场人,但代市场原籍未查到此人,才对其真实来历发生怀疑。之后经过详细调查,在田德俊养母田映贞曾经的帮工雷开云那里得到了线索:“田德俊最后嫁的那男人叫杨进兴,在重庆卫戍司令部作过官。据说他常常身背手枪铁铐,到处捉人。”经过在押特务徐远举、周养浩等人辨认照片,确认杨大发就是曾经的白公馆看守长杨进兴。

白公馆

下面这张《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布告》是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重庆市博物馆)胡人朝同志从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征集而来,它记录了一件特殊的历史事件,即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杨进兴的审判。年5月16日,杨进兴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此时距年9月小萝卜头等人的离世已经接近9年,而小萝卜头所有的生命,也不过9年而已。

(二)“幸运”的看守班长

宋绮云一行到达后,王少山立即将徐林侠杀害,杨进兴和熊祥将宋绮云杀害。杨钦典冲上去就用手卡住小萝卜头的脖子,小萝卜头拼命挣扎,小腿乱蹬。杨钦典连忙捂嘴,想闷死他。手忙脚乱半天,小萝卜头还在呻吟。杨进兴见状,大骂杨钦典废物。他挥舞匕首,凶狠地朝小萝卜头的脊背又刺了致命的一刀……——《参与杀害杨虎城和小萝卜头的人》,《人民文摘》.年第10期

在《红岩》中,有的看守特务会和小萝卜头聊天——小说中的这些特务没有名字,但因为杨钦典的原因,我们有时会把他和小萝卜头的聊天对象隐约联系起来。杨钦典在白公馆的时候,大约是和小萝卜头熟悉的。

小萝卜头被害的年,杨钦典31岁。年,杨虎城将*之孙杨瀚找到杨钦典,了解当年的那些历史。此时杨钦典已经是杨虎城将*被害的唯一亲历者了。杨瀚说,“我只是来看看你,都是历史问题,祝你身体好。”然而第二年,杨钦典以89岁高龄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周庄村去世,白公馆的惨痛历史又少了一位见证人。

同为白公馆人员,但和看守长杨进兴不同,身为看守班班长的杨钦典被“宽大处理”了,而请求给予他宽大处理的人里,有一位就是《红岩》的作者罗广斌。

杨钦典在年参加国民**队胡宗南部,年被派到白公馆。年11月27日,在重庆解放前夕,包括*显声将*在内的数十名*治犯被杀害,只剩下包括罗广斌在内的19人来不及屠杀。惶恐不安的杨钦典在得到这些被关押者“证明你有功”的保证后,打开牢门,让他们逃了出去。

11月30日下午,重庆解放。在罗广斌的指引下,杨钦典第二天就到重庆市公安局自首。罗广斌等还向重庆*管会证明了杨钦典的立功表现,并且请求给予宽大处理。他也确实被宽大处理了,得以凭借曾解救19名革命志士的证明回到老家务农。

杨钦典这算是一念之仁,还是看清了局势?他终于临到门口侥幸逃过。之后他也曾被押解回重庆判处有期徒刑20年,浩劫结束后,有赖于当年那些同志的呼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年撤消了原判,他得以再次回到河南老家。他有3女2儿12个孙子、孙女,可以说是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了。

亏得他在那一天,下定决心打开白公馆的那些门。

(三)小萝卜头,你该满80岁了

年,小萝卜头出生,算起来,如果小萝卜头没有在那一天遭难,活到今天的话,他该有80岁。

但他毕竟早早地离开了。在《红岩》里,成岗阴沉地望着小萝卜头,想着“这个没有幸福童年的孩子。”小萝卜头甚至都没来得及多看看太阳,他一生之中的所有记忆,大致就只发生在两个地方:贵州的监狱和重庆的监狱。

很多年后,一定还会有人翻开《红岩》,回顾罗广斌、杨益言笔下的阴森恐怖的白公馆,那是作者确实经历过的鲜血和不屈,是光明前的暗夜,是含着泪水的伟大诗篇。他们也会看到小说中那个聪明伶俐的小萝卜头,读到他充满希望又略显幼稚的那些话:

一颗圆圆的头露出来了。刘思扬一看,正是那天和他说过话的,成岗没醒时,到牢门口来探望过的小孩。他一直记得小孩那句判断准确的话:“你在渣滓洞起码关过大半年!”刘思扬对这小孩很感兴趣,注意着这个受着特殊优待的小孩的行动。“小萝卜头!你上课来了?”是个经常站在楼口的看守特务在喊,那小孩就叫小萝卜头。厚实的墙,遮住了刘思扬的视线,他只听见一些不很清楚的对话。“小萝卜头,你想不想和谈成功,释放你们?”“和谈?那是假的!报上都登了地址,杨伯伯还是没有放。”“嘿,二天你爸爸出去了,做了大官,你就不叫小萝卜头了。”“那,我叫啥?”“那时你叫宋——振中,宋少爷!”“我不叫少爷!”

爸爸宋绮云终于还是没能出来,他和妈妈一起,倒在了解放前夕的歌乐山松林坡。小萝卜头没有成为宋少爷,他也不愿意成为养尊处优的少爷。他喜欢学习,他还想看看监狱外面的世界。但小萝卜头甚至没能长大,他一直就只有9岁的模样。

翻开《红岩》,我们看到小萝卜头依旧鲜活地停驻在文字之间,我们仿佛又听见小萝卜头和看守特务的对话,想起小萝卜头到不了的北方: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小萝卜头大概刚才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磁器口。”“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北方。”“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现在你的家不止在北方了,你的家在全中国,万平方公里,都是你的家。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