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动物界的精神贵族是猫选择了人类,还是 [复制链接]

1#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同品种的狗子之间千差万别,有短腿肚子贴着地的柯基,也有大长腿的灵缇,有气势威猛霸道的藏獒,也有身材娇小的吉娃娃,有毛色鲜亮浓密的阿拉斯加,也有身上光溜溜长着一脸褶子的沙皮狗——这些狗狗不但外貌差异明显,而且性格和叫声也大不相同。

可是,与狗相比,除了非常特殊的暹罗猫和加拿大无毛猫,不同品种猫咪的外形特征就没那么明显的差异了;还有喵星人的性格,不分品种,总是那么的高冷....

更有趣的是,狗狗与它们的野外祖先,无论在外貌还是性格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哪怕是没有主人的流浪狗,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和训练,也能培养出较好的服从性,和主人建立起不错的感情。

然而...猫咪就很不一样了。

对于一些从来没有过主人的流浪猫来说,即便你坚持给它投食,诚心要收养它,喵星人也不见得领情,可能连碰都不会让你碰一下,对人类世界时刻保持着警觉心理。

即便是家猫,你眼中的萌萌小动物,在人类看不到的地方,同样是野性十足。

BBC的著名纪录片《猫的秘密生活》(HorizonheSecretLifeoftheCat)中,研究人员给在萨里郡的一个村庄50只猫戴上了标签与GPS项圈后,惊讶地发现,猫咪的活动范围极广,并不是人们通常印象中,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瞎逛——打个比方,它们一宿折腾的范围,平均跨度几乎等于天安门到中关村的距离。

霸气侧漏的喵星人尽显“捕食者”本色

而且,家猫的“隐密社交活动”内容,有可能去是“会见”野生“同类”,互相“结合”;也有可能是在踩点、物色猎物,安排下一步的“狩猎”来改善“口味”,搞些刺激。

暗中观察

它们的捕食者本性暴露无疑——虽然家猫被人类投食了猫粮并不愁吃喝,但仍旧不能改变它们骨子里对“野味”的向往和追求。

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子从数万年前的狩猎采集时代就开始被人类驯化,在漫长的岁月里承担着狩猎、护卫、放牧、拉车等日常工作,属于人类的重要“生存伙伴”,在人类的筛选中,不断往“社会性”动物方向发展。

而且,原本是纯食肉型动物的狼,在被驯化成狗的过程中,获得了淀粉消化能力,逐渐进化成了杂食性动物~这也构成了狗和人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基础——毕竟,能吃到一起,才能过到一块。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是外形特征、叫声非常接近于狼的哈士奇,它们的性格和眼神已经有了本质性区别——一个把人类看作了食物和竞争对手;另一个则成了人类的伙伴。

相对于狗子,猫咪的驯化历史,则要晚得多。

猫这个小身材,在人类的狩猎活动中,没有多大作用。

因此,猫咪的“驯化”,基本上始于农耕社会。

按照通常的认知,人类对猫的驯养源自公元前年左右的埃及。

此时的埃及气候并不像如今这般干燥,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出了早期的农耕文明。

有了粮食的人类,必然会被鼠患所困扰。

这时候,最早的家猫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虽说除了捉老鼠,喵星人们几乎从来没承担过什么其他的工作,捕鼠也只是它们的天性而已,但却不妨碍古埃及人将其“封神”,把猫咪尊为高贵的“大仙”。

金字塔壁画——人类正在祭拜“猫神”

猫,在古埃及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们是太阳神拉的正义化身,也是战争女神赛克迈特的象征,更是女神贝斯特最形象的代表。

而这位顶着“猫头”的贝斯特女神,又被看成是“法老的母亲和养育者”、女性生育能力的“保护者”,在后人发掘出贝斯特的神像旁边,有时候还会伴有一群小猫,寓意人丁兴旺。

古埃及壁画:猫首人身的贝斯特女神,手持驱逐邪灵的叉铃和狮子头装饰的项圈

古埃及人为贝斯特女神修建了大量神殿,并定期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赞美她的丰功伟绩。

有史料记载,古库巴司泰大街的猫神殿周边,每逢祭祀大典,最多的时候,能云集数十万赶来给猫进行顶礼膜拜的虔诚信众。

由于猫的眼睛能在黑暗中发光,埃及人又认为猫眼能储存阳光,可在黑夜中驱除恶*。

于是,爱美的埃及女子为了将猫眼散发的神秘气质转移到自己的双眸上,发明了一套特有的“猫式眼线描绘法”,来使自己的眼睛能够变得性感且炯炯有神。

在古埃及,屋宅遭火灾的时候,必须先抢救家猫(不过,很可能猫比人跑得还及时),如果家猫若不幸去世,主人需佩戴哀纱,削眉剃发,以示哀悼。

同时,人们都喜好将猫咪的形象描绘在陶罐等各种器皿和壁画上,以表达对猫的崇敬。

猫咪死掉后,但凡有点条件的,也会下本儿给做成猫木乃伊,并将它和盛有食物的碗一起下葬,以供来世食用。

装有猫木乃伊的精美棺椁

再后来的古希腊罗马人,也都非常喜欢猫,将猫视为吉祥物。

而在同期的东亚农耕文明,猫咪更是正式成为了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家庭动物,得到了食物、住所和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