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中吟系列大寒 [复制链接]

1#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里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摇落千里静,婆娑万籁悲。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过去一年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到来。幼时听村中老农说:“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时间在每年1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位置达黄经°时开始。《历书》载:“小寒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大寒,时大寒栗烈已极,故名大寒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农历)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此时中国大部为一年最冷期。强寒潮对蔬菜生产影响很大,果树苗木也受冻害威胁,需严加防护。大寒以后,立春接踵而至,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成°循环。

《逸周书·时训解》:“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又五日水泽腹坚;鸡不始乳,淫女乱男;鸷鸟不厉,国不除兵;水泽不腹坚,言乃不从。”

意思是:大寒之日,鸡开始下蛋,再过五天,鹰隼更加凶猛,再过五天,水泽中央冻实。鸡如果在这个时节,不下蛋,则淫女乱男;鹰隼不变凶,则国不治军;水泽中央冻不实,则国君政令不被服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寒,十二月中。(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初候,鸡乳育也。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

“二候,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

大寒的物候是: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鸡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颇多,《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精散为鸡。”又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故日将出,见而鸣也。《淮南子》曰:“鸡将知旦,鹄知夜半。”

《毛诗》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不改其度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礼记》曰:“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

《玄中记》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韩诗外传》言“鸡有五德”曰:(鸡)头戴冠者,文也;(鸡)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二候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

在中国古代,古人对鹰隼之属观察很是细致,并以此察四时变化。据《礼记·月令》:“仲春之月,鹰化为鸠。季夏之月,鹰乃学习。季夏行冬令,则鹰隼早鸷。孟秋之月,鹰乃祭鸟,用始行戮。季冬之月,征鸟厉疾。”

三候水泽腹坚。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古人说:“见一叶之落,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对物候观察细致入微,以此养育万民。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东风解冻,鱼上冰。仲春之月,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

“大寒”之后一般会迎来“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相传释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的,佛教称此日为“佛成道节”。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初八举行诵经活动,并在佛座前献“乳糜粥”。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晚间,母亲说,湖上人家旧时有“大寒小寒,无风自寒。”“大寒不出门”、“大寒小寒时,闷声发大财”的说法。虽是民谚,亦有高度的生命科学蕴含其中,奈何世人少知。慎思之,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节,此时人体阴阳消长代谢相当缓慢。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大寒养生,要着眼于“藏”。《吕氏春秋·尽数》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礼记》曰:“君子齐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

○编录丨善业文化

见一叶之落,知岁之将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