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历代皇室都喜欢豢养什么猛兽从另一个角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index.html

很多人都在争论,中国历朝历代到底是“虽远必诛”的汉朝强大还是“万邦来朝”的唐朝?是“横扫欧亚”的蒙元硬气还是“天子守国门”的大明?今天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来品头论足一番!

大家都知道,古代不像现代这样有丰富的娱乐活动,作为拥有天下、钟鸣鼎食的皇室,为了打发深宫寂寞、单调刻板的生活,自然发明了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其中豢养珍禽异兽就是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豢养猛兽的起源

我国自远古时期就开始养兽和驯兽,《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鶡、鹰、鸢为旗帜。”三战而胜炎帝。皇室设置动物园则早在西周时期即有了文字记载,其称之为“周之灵囿”,《诗经》云:“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皜皜,王在灵沼,于仞鱼跃。”在这宫廷动物“灵囿”内,豢养着虎、鹿、犀牛及各种鸟、蛇、鱼、龟等,并设有专门的驯养人员。

古代宫廷驯养之兽,均来自于进贡。外国多贡纳珍贵异兽,国内所贡则多为皮用兽。《周语》中记有周穆王征犬戍得四白狼、四白鹿而还的故事。《洛阳伽蓝记》中也载有东汉永平年间,波斯王献狮子之事。《后汉书》载,汉章帝时大月氏国贡狮子,当时叫“狻猊”。

贡兽之事至明代达到顶峰,记载也最详尽。真腊(今柬埔寨)常贡之物中有象,三佛齐(东南亚巽他群岛的一个信奉大乘佛教的海上强国)贡物中有黑熊、白獭等兽。国内各地所贡中有梧州所贡猩猩;长沙所贡玉面狸;浔州所蛮犬;广西所贡白面猿;风翔所贡驼羊;宁夏所贡土豹及汉阳府贡水獭等。其所贡的动物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历代皇室豢养的猛兽

虽然历代皇室“灵囿”内豢养的动物应有尽有,但皇族喜欢的种类却大有不同,有的喜欢猛兽,有的喜欢珍禽,有的喜欢宝马,更有甚者喜欢猫猫狗狗,这也许与皇族的血性、“信奉”有关。

一、汉朝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对汉不敬者,屠;对汉有敌意者,诛。”这是自古以来世人对汉朝的印象,也是那个时代大汉对外族发出的惊世强音,可想而知,汉代皇室应该喜欢猛兽。

公元前2世纪中叶,西汉皇朝在京都长安附近建立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上林苑”,苑中除有天然猎场外,还设有专门的斗、驯兽场,当时的汉家天子与远隔重洋的罗马帝王不谋而合,把斗兽当作了一种娱乐和炫耀勇武的方式,甚至朝堂之上能够格熊斗虎的记载不绝于书。

比如汉武帝刘彻,他就对斗兽格外执迷,甚至到了一日不观安枕难眠的地步,而且他不仅旁观,还亲自下场,《汉书》记载,他曾“持短匕”、“手格熊罴”,班固将其视为壮举。班固所言很是代表当时士大夫等上层人物的态度——斗兽并不是玩物丧志,皇帝也不是以身涉险,而是“勇武”的体现。

刘彻的四子广陵王刘胥更是徒手搏熊,《汉书》中记载:“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

汉成帝刘鹜在位时,曾邀请匈奴和西域的君主们到长安观光,为助时兴,征发猎户到秦岭山中捕捉熊罴、虎、豹等,送入射熊馆,并让人徒手捉取,以示雄健。成帝也亲临射熊馆,纵观取乐。

皇族如此,臣子自然不甘于后。据载,名将李广的孙子李禹曾因得罪了幸臣,刘彻罚他下圈场斗虎。但当李禹被用绳索系到半空准备扔下斗兽场时,武帝终不忍而赦免了他。谁知李禹负气恃勇,用利剑砍断绳索,一跃而下,与猛虎拼斗。武帝被其威武不屈所慑服,“乃赦其罪”。以后,王公贵族纷纷以与猛兽相斗为荣。

男子如此,汉朝女子也不遑多让。建昭元年冬,汉元帝刘奭率后宫嫔妃来到御苑虎圈观看斗兽。忽然间,一只狗熊抛下拼搏中的猛虎,蹦跳着冲出场地栅栏,恶狠狠地向着汉元帝和妃嫔们而来。狗熊在玉阶处直立起身,张口咆哮,侍卫们离帝尚远,这时一个娇嫩婀娜的身影挡在了元帝面前,狗熊稍一迟疑,身强力壮的侍卫赶到,用手中武器刺中了凶猛的狗熊,汉元帝这才转危为安。而这个挡在皇帝面前的女子就是元帝的妃子之一——冯婕妤。

汉朝皇帝陵寝中陪葬的除了珍奇异宝之外,还喜欢与猛兽为伴,汉武帝的陵墓里就有生殉虎豹只,宣帝成帝的墓穴中也有虎豹熊等猛兽不下百只。

二、唐朝

唐朝疆域辽阔,“万国来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有“强汉盛唐”之称,但李唐皇族喜欢豢养的动物却没有汉朝皇族那么强大。

比如“天可汗”李世民喜欢养马。众所周知,李世民不仅让自己心爱的六匹战马陪葬昭陵,命人将它们的英姿绘刻于青石之上,列置于陵前,还每匹马都亲自赋诗一首,即著名的“昭陵六骏”。可见李世民对马的喜爱。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爱马之人,他曾专门为自己的宝马良驹设立“天马苑”,不仅专人饲养,还安排舞者教授这些骏马跳舞,即所谓的“舞马”,《新唐书》记载,天宝年间,在一次宫廷筵宴上,匹体形矫健、毛色美观,“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的骏马伴随着音乐舞蹈。舞马匹匹“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马舞毕后,还要向皇帝跪拜行礼,并衔杯劝酒,“舞马衔杯”。李隆基为之龙颜大悦,“赏赐不绝”。

唐初皇帝爱马可能与两件事有关:

第一件是唐朝有西域这个养马地。丝绸之路兴盛于隋唐,大唐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后,大批的西域宝马进贡到唐朝皇室,“昭陵六骏”中的“什伐赤”就是西域龟兹国进贡的大宛汗血马,“青骓”也是来自于西方的“大秦”国(古埃塞俄比亚)。贞观四年,龟兹国曾遣使贡良马上百匹。上元初年,于真王(今新疆和田一带)率子弟酋领70余人来唐并派人献马。《酒阳杂俎》中也记载了唐代骨利斡国贡名马百十匹。

第二件是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隐痛”有关。李渊与杨广这对表兄弟都是爱马之人,但一个是皇帝,九五之尊,一个是“掌旗”的臣子,正因为“李氏当为天子”朝不保夕,因此李渊的妻子窦氏就劝他,要迎合杨广声色犬马的爱好,将他珍藏的宝马进奉给杨广,但李渊肉痛不已,因此找上了当时任驾部员外郎的李靖(掌管车乘、牧马),希望他能帮自己搜集宝马。但没想到李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李渊不得已只得割让自己的私藏。这件事李渊一直记在心里,并为此多次难为甚至想杀掉李靖,多亏李靖低调且立有大功才幸免于难。但这也成为李渊的“隐痛”,所以当上皇帝后,李渊收集宝马的爱好就更上一层楼了,后面的几位子孙自然是有样学样。

唐初皇帝喜欢养马还可以看做是“尚武”的表现,但后面的几位皇帝喜爱的禽兽就“不堪”了,真是名副其实的“宠物”了。

比如,唐武宗李炎喜好豢养各类动物,而且给它们赋于雅号,列之好恶人格化,并绘“十玩”图。其“十玩”号为:九皋处士——鹤、长鸣都尉——鸡、惺惺奴——猴、长耳公——驴、茸客——鹿、玄素先生——白鸥、灵寿子——龟、守门使——犬、鼠将——猫、辨哥——鹦鹉。真是让人发笑!

唐昭宗李晔喜欢养猴。《新唐书》记载,李晔为避藩镇之乱逃往蜀地时,还命人将其驯养的小猴一同随驾,小猴如同侍卫那样随班起居,惹得李晔宠爱备至,赐以绯袍加身,称之为“供奉”。真是玩物丧志!

从豢养禽兽的“逼格”来看,唐朝皇族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汉朝皇族。

三、宋朝

宋朝是公认的中国历代王朝中武力最积弱的朝代之一,但令人意外的是宋朝皇室也喜欢养马,这可能与其一直没有得到“燕云十六州”这一养马之地有关。

宋朝皇族喜欢养马始于宋太宗赵光义,据载,赵光义曾设立皇家骐骥院专门用来为他饲养御马,宋朝画马名家李公麟就曾到骐骥院写生,观察马的习性和动态,画了大量精彩的图稿。他流传下来的两件真迹之一《五马图》上的五匹马,就都是骐骥院的御马。

宋史料笔记《独醒杂志》中曾记载一事,说赵光义属下有一个内侍知道赵光义爱马,便暗中替他搜寻,这一天他打听到千里马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禀告赵光义,赵光义一听大为高兴,便与其五百金让他把千里马带回来,结果三个月后,内侍只带回了死马的头骨,赵光义大怒,责问道:“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马,谁让你用五百金买一个死马头?”内侍答曰:“死千里马头还花了五百金,何况活马呢?天下知道这个消息,就会把马送来的。”果不其然,很快大批逢迎者就送来了很多宝马。

小编不知道这是不是借用的“千金买骨”的故事,但相必《独醒杂志》想说明的事情之一就是赵光义有多么爱马。

政和年间,宋徽宗令云南白蛮族进贡良马,白蛮族选出最好的马,“遣使入贡马匹”,其族长因此被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不过宋徽宗养马并不是作为观赏之用,而是用来打马球。《东京梦华录》记载,宋徽宗特别喜欢打马球,当时皇室还盛行以宫女打马球娱乐的风气,“内苑宫人学打球,青丝飞辔紫花骝”,最多时会有上百名宫女出场,个个“珠翠装饰,玉带红靴”,“人人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雅态轻盈”。民间甚至出现了“打球社”的专门组织,提供“走马打球”服务。可见当时马球运动的风靡。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落入金人之手,被押往北方。当途径真定府时,遇到金国王子打马球,让宋徽宗观看,还命其当场赋诗一首,诗云:“锦袍骏马晓棚分,一点星驰百骑分。多得头筹须正过,无令绰拨入斜门。”

最有意思的是,“北狩”的宋钦宗还死于马球这一宋朝皇室最喜爱的运动。据《窃愤录》载:“正隆六年春,(金主完颜)亮宴诸王及大将、亲王等于讲武殿场,大阅兵马,令海滨侯与天水侯(钦宗)各领一队兵马为击鞠。结果“有胡骑数百自场隅而来,直犯帝马首,……帝顾见之,失色坠马,紫衣者以箭中的,帝崩,不收尸,以马蹂之土中。帝是岁年六十,终马足之祸也。”

到了南宋孝宗时,为了收复中原,皇室将马球作为训练骑兵部队军事技能的重要手段。马球因此被定为“军礼”,每年三月要在都城临安的大明殿前举行打球礼,皇帝更是亲自上场打球。

看来,南宋皇室并没有吸取徽钦二宗的教训,而且“马球军礼”也未取得多少成效。

四、元朝

蒙元武力的强大可以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蒙古国最为强盛的时候,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俄罗斯帝国,南到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其版图至少有现在的中国三倍那么大。当时的蒙古人自然也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军人,其嗜血的性格早已深入到他们的骨髓里了。所以元朝皇族豢养的禽兽当然是越凶猛越好。

《元史》记载,元代皇宫西苑北海畜养着大批各种凶猛的野兽。每逢举行大宴,皇帝即命人将圈养的各种野兽放出,供其与王公大臣、达官贵人们以助酒兴,活跃气氛。

然后又令世界各国的俘虏进入斗兽场与之搏斗,其血腥场面令元人欢呼尖叫不已,当然以蒙古人的性格,也不会让这些俘虏独美,他们拿出珍宝、美女等赏赐,让蒙古的勇士也下场搏斗,当然他们不同于俘虏,都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如身穿护具,手持利刃等。一旦有勇士成功击毙猛兽,则被授予“巴图尔”的称号。

元朝皇室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用“狮子”这一外来物种进行“兽斗”的皇族。狮子虽不产于我国,但它却是中国皇帝们最宠爱的吉祥动物之一,只有“百兽之王”的狮子才能代表皇权的威严和神圣,朱棣建造紫禁城时就力主在皇宫各显要处打造青铜狮和鎏金铜狮,作为皇权的象征。比如外廷太和门、内廷乾清门、宁寿门、养性门、养心门、长春宫门前左右两侧,都各有一对镀金铜狮,据载,仅镀金就用去余两黄金。

作为曾经打到地中海、占领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而言,自然不会放过让敌占区进贡狮子的“合理”要求。据《辍耕录》记载,忽必烈曾让伊尔汗国转赠罗马、希腊的狮子,并放养到单独的“狮苑”中,待虎、豹、熊、象等百兽一一放出时,再让进贡来的狮子出现在众兽眼前。此时,百兽看到不回一世的狮子,张口露齿,髦毛竖立,咆哮怒吼状,皆吓得畏惧俯伏,不敢仰视之,唯有老虎依然故我,不怯与之争斗。

五、明朝

明朝皇室喜爱的动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可能与开国皇帝朱元璋、朱棣没有这方面的爱好有关,直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才有了皇族第一种“宠物”——促织,也就是蟋蟀。

朱瞻基的“蟋蟀天子”之名在历史上那是如雷贯耳,他喜爱斗蟋蟀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他在临终前的一夜还要求内侍给他演练他的“蟋蟀将军”,就好像好烟者病入膏肓时依然要求吸上最后一口香烟一样,朱瞻基的陵墓中也全是琳琅满目的他钟爱的蟋蟀罐。

由于朱瞻基的爱好非常“小众”,致使后来的明朝皇帝喜爱的宠物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

比如,明武宗帝朱厚照就喜欢养兽、斗兽。他为了寻求刺激,不但喜爱欣赏“观虎搏”,还曾经在宫内与猛虎展开激烈搏斗,以至于“押虎而伤”,致使好长时间不能上朝听政。

而且,朱厚照还专门在皇宫西华门内另筑宫院,设密室,名日“豹房”,虽然“豹房”的主要功能是为朱厚照提供花天酒地,纵情淫乐的隐蔽之所,但其中也有大量的珍禽奇兽、虎豹豺狼。

《明史》记载,朱厚照喜在豹房观虎斗。一日,朱厚照正在观虎搏斗,忽然老虎扑到跟前,朱厚照险些被咬,幸得江彬所救。然而朱厚照却自鸣得意地说:“吾自足办,安用尔!”看来,曾亲临前线斩杀敌人的朱厚照对自己的武力还是相当自信的。

明朝皇帝中另一位奇葩爱好者就是二十年不上朝却能独揽朝政的嘉靖皇帝,他所钟爱的宠物是猫。并不是说养猫有多么奇葩,而是男皇帝喜爱养猫确实古今少见,而像他这样宠猫的皇帝更是绝无仅有。

皇宫内养猫自古就有,但饲养这些猫并不是为了捉捕老鼠之需,而完全是为供帝王皇家嬉玩耍闹消遣时的玩物而已。

嘉靖不仅给予所宠爱的猫授予封号、官衔、享领赏赐,还在宫中设置了专门养猫的机构——猫儿房,并由宦官专职管理,以精心饲养在御丽有名分的猫。

嘉靖皇帝最宠爱的猫有两只。一只是嘉靖初年所驯养的狮子猫。此猫全身毛色呈淡青色,卷曲、滑腻,唯有双眉“莹然洁白”如雪,嘉靖皇帝赐予美名“霜雪”。这只猫非常善解人意,性格温顺,从不乱噬乱咬。有时它不知去向,但嘉靖若急呼其名时,“霜雪”就会疾步奔至主人身边,好似一名片刻不敢须臾远离的太监。

“霜雪”还十分有灵性,每当招呼它出宫行幸,它似有所知,跑到皇帝前面做先导,仿佛是个御前仪仗官。而一旦嘉靖在御榻旁闭目养神时,“霜雪”又乖巧地在他怀内相依而卧,不动声色;即便“霜雪”是“饥渴或便液”,也要等主人醒来之后,才跳下地面跑到屋外去方便。因此,“箱雪”深受嘉靖皇帝的爱怜,特封之为“虬龙”。

嘉靖另一只宠猫名“狮猫”。“狮猫”死后,嘉靖皇帝为其制作了金棺材。又命当朝大学士袁炜,按道家之法设坛祈祷,写致天神的表章青词来作祭文,以示悼念。因袁炜诌出了一句“化狮为龙”词语,深受嘉靖皇帝的赏识,不久即官升一品。

自嘉靖皇帝始,明朝皇宫内开始养猫成风。猫也成为明朝后期皇室最喜欢豢养的禽兽之一。

六、清朝

按理说,清朝也是“以弓矢定天下”、马上夺江山,对“娴习骑射”应该情有独钟,但满清皇族最喜欢豢养的禽兽居然是鹿。

古代帝王视鹿为吉祥动物,视为“祥瑞之兽”。传说,白鹿寿及年,而至年则色始变白,故又以白鹿为长寿之象征。所以历代皇室都有饲养鹿的传统,但像满清一样达到如此大的规模、如此整齐划一珍爱程度的却绝无仅有。

清代皇家的热河避暑山庄内和北京南苑海子里,自康熙、乾隆时期,即饲养了大批的鹿,而且都是野放在外。乾隆曾望着山庄内悠悠自得鹿群吃草的情景,吟咏道:“驯鹿亲人似海鸥,丰茸丰草恣呦呦。”(大笑,什么诗?味同嚼蜡!)

鹿由地方官府进贡,据清代宫中档《纳务府·礼仪类》记载,马兰镇总兵进鹿最勤,每年贡小鹿20只,很受乾隆皇帝的赏识。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驻燕郊行宫时,召见马兰镇总兵保宁。保宁面奏皇帝:“围墙内鹿只,近年滋生蕃多,伤损树株,请自四十四年起,除每岁应交小鹿二十只外,另尽力多捕,秋间送往南苑牧养”,乾隆帝当即应允,并说:“今后进鹿亦不拘定数目。”所以从乾隆四十四年起,每岁进贡小鹿的数目增至60只;至咸丰朝,马兰镇每岁贡小鹿数目增至90只;同治朝更是增加至只。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随后北上直逼通州,咸丰帝深知败局已定,便打算从圆明园乘龙舆向热河逃窜。当时圆明园内尚有各种鹿上百只,临行前,咸丰踌躇良久,决定“率鹿以行”,最后在大臣的劝阻下,“外兵已逼京师,方避寇之不暇,何必率是以为累。”方命鹿免行。

就算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小朝廷时代,御花园内仍有鹿囿存在,虽然梅花鹿因“缺衣少食”已快“奋奄待毙”了。

当然,也有少数满清帝王更喜欢猛兽多一些,比如康熙大帝。

据史书记载,康熙帝热衷于围猎活动,所以每次木兰秋狝,都披甲带箭,跃马持鞭。康熙五十八年,他总结自己一生与兽斗和射猎之战绩,并收入《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肖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随便射获诸鹿,不胜纪矣。朕曾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而且康熙帝还喜欢观赏猛兽之间的厮杀恶斗场面,所以经常驾幸豢养猛兽的南苑行宫进行观看。

从木兰秋狝的次数也可以看出满清统治者的“尚武精神”在溃散消亡。据《清史》记载,康熙朝一共进行了48次木兰秋狝,雍正朝0次,乾隆朝40次:嘉庆朝15次,道光皇帝即位后,更是谕令停止木兰秋狝。

虽然历代皇室喜欢豢养什么样的禽兽,并不能完全说明这个朝代是否尚武、强硬,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个王朝的血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