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用很少的字,讲很多诗的故事
倾听
倾听光,
倾听天上的虫子在对着黑暗说话;
倾听我身体里的花朵,
在对着生长她的枝叶说话;
倾听这个星球
从土壤里
发出的生命的气息。
我们在土壤里睡着,
倾听彼此的眼神藤蔓一样
纠缠、依恋------
倾听另一个星球从我们身边滑过时,
万物飞翔的声音!
——年农历春节.夜
^原创^
*鹰=朱高岭*
南京?云南
新一代上山下乡诗人
云南云上的家艺术主题连锁客栈主人
^读感^
渔郎评鹰作品《倾听》
鹰的作品一直很喜欢,那种纯粹的抒情意味令人迷恋。同时他的作品又与众不同,有着很强的个人风格,具有神秘色彩。不多说,上作品。
这首诗取名《倾听》,写作时间是年春节夜,正是新旧交替时段。下面我们看作者倾听到了什么。全诗分为两节,来看第一节:
“倾听光,
倾听天上的虫子在对着黑暗说话;
倾听我身体里的花朵,
在对着生长她的枝叶说话;
倾听这个星球
从土壤里
发出的生命的气息。”
首先是倾听光,大家知道光是可见不可听的,有点违反常识,硬要听的话,也只有用心灵的耳朵来听了。有种修辞方法叫通感,即是感官的错位效果,所以说倾听只能理解为心灵体会。
在夜里,倾听光,尤其令人纳罕。但是见怪不怪,既然耳朵可以倾听,又何妨夜里出现了光。对于这种光,当然不是自然光,而是某种经验的心里映射。
这一节中,我们不但可以听见光,而且还可以听见天上的虫子对着黑夜说话,听见花朵在对着生长她的枝叶说话。这些意象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只能是记忆或某种事物的有形化展现。这些意象的出现,是心理活动的有形化。即,将虚化不实的事物做实化处理。
而“倾听这个星球/从土壤里/发出的生命的气息”,从形体上来说,已经大大超出了正常人的听觉范围,非人力所能掌控的范围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使读者的体验立即扩充到无极限的程度,在脑海中出现无限的辽阔。
如果说光、虫子、花朵还是凡人可感知的范畴,那么地球这个星体,只有神一样的人物才可以感知。但是通过鹰的短短几句诗行,已经把我们提升到了神的高度,让我们为之具有了浩瀚的心情,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俯视日常的微小的事物和宏观的变化。
如果说第一节我们是站在外围体察世界的话,那么第二节就把我们带入了主观立场来感受世界了。
“我们在土壤里睡着,
倾听彼此的眼神藤蔓一样
纠缠、依恋------
倾听另一个星球从我们身边滑过时,
万物飞翔的声音!”
这一节里,我们更多地是内视自己的感受,闭上眼睛,感觉一切。感觉到了什么?是“眼神藤蔓一样/纠缠、依恋......”把我们之间的关系演绎成了纠缠、依恋的藤蔓,说明彼此的善意、关怀、友好、亲密。当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当代当下的人,不仅仅是亲友、同事、不仅仅是自己熟悉的认识的,也包括了历代的人们,表达了生命群体的大爱境界。
“倾听另一个星球从我们身边滑过时,万物飞翔的声音”最后两行字,是站在全体生命立场感受宇宙之变化的。场面恢弘,漫无边际。在这样的立场上,个人的生命是何其渺小,个人的爱恨情仇是多么微不足道。虽然在这个世界上不断有生老病死,虽然苦难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人世,但是都不足以悲伤,因为生命在向前而去。
读过一遍,内心就得到一次升华,读过一遍,内心就得到一次洗涤。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唯大爱无疆。
总体看,这首诗语言虽简而意涵宇宙,利用通感手法,带给人神圣的体验。虚化的概念用实化的意象表现,可感可知,很有感染力。很恰当地表现了春节时段关于时间更替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大爱精神。
诗青年|诗歌的血不会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