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0905/4251012.html五一过后的这几天一直在培训。说实话,我一直都不太喜欢培训这件事儿,总觉得太浪费时间了。工作上有这么多的事儿处理不完,还要花时间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不仅无聊,而且无效。好在之前的几次培训,公司都把地点选了北京郊区的酒店,好山好水消解了部分我郁闷的心情。
之前培训时候的打卡照
然而这一次的培训,被放在了线上,算是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给大家一个在网络平台上交流的机会。我本来对这次培训完全不抱期待,没有了酒店遛弯和自助餐的加持,我已经做好了“躺平划水”的准备。意外的是,这次培训居然是我历次参加过的培训中,效果最好的一次。整个培训内容很复杂,从公司战略,到项目管理,到团队管理,老师讲的天花乱坠。
但是里面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是在教我们怎么去沟通。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沟通的技巧,引发了我很多对孩子教育的思考。
今天老李就和大家来唠唠。
01
这个培训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东西,就是怎样和下属进行沟通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下属对某个项目的投入程度和能力,调整我们和下属的沟通方式。我这里不放那些理论化的框架,用一些比喻,来聊一聊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
面对每个新项目/任务,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小白兔:低投入程度/低能力-什么都不会,什么也不懂,对新项目和任务没有感觉,没有热情
2.小猴子:高投入程度/低能力-依旧很多东西都不会,但是能力在逐渐提升,这个阶段对项目的热情提高,开始想大干一场
3.猫头鹰:高投入程度/高能力-能力上变成“老司机”,继续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投入程度,是面对一个项目的巅峰状态
4.大熊猫:低投入程度/高能力-能力上已经“无招胜有招”,但是投入程度逐渐下降
而面对我们处于不同阶段的下属,我们应该采取的沟通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从指导(directional)和支持(supportive)两个维度看:
对于小白兔状态下的员工,我们要多指导,少支持;
对于小猴子状态下的员工,我们要多指导,多支持;
对于猫头鹰状态下的员工,我们要少指导,多支持;
对于大熊猫状态下的员工,我们要少指导,少支持。
听完这一番理论之后,我瞬间想到了理理,这家伙不也是我的“手下”么,他不也在做很多属于自己的“任务”和“项目”吗,我赶紧把这套管理团队的方法往上套,看看对于理理是不是也能适用。
这一番思索下来,原来我之前和理理的互动,居然无意间符合了现代管理理论,里面暗藏了很多“玄机”!
02
我拿拼图这件理理最近疯狂迷恋的事儿做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在理理一岁半左右的时候,送给了我们一个拼图作为礼物。作为拼图爱好者,我给这位贴心的小伙伴送上了大拇指,拼图还是要从小玩起嘛!
不过,那个时候的理理完全对拼图不感兴趣,并且连一个最简单的two-piece拼图都拼不到一起,绝对是处于“小白兔”的状态,既没有热情,也没有技巧。于是,我那个时候每天手把手教他拼,从最简单的拼图开始,让他明白两块板子是可以合成一块的,两个分开的图案是可以合成一个统一的图案的。
这是一套非常好玩的汽车拼图
说实话,教会孩子“凹”和“凸”可以无缝衔接,真的比我想象得要难很多,但是好在慢慢的理理已经弄清楚了这两块板子可以合在一起,以及开始展现出惊喜:两个单独看起来什么都不是的拼图板,居然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小汽车!
他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开始像“小猴子”一样疯狂玩拼图。虽然他的拼图水平依然捉急,但是我清楚地发现,理理已经处在下一个阶段。
这个时候,我开始不仅提供引导方向,直接告诉他“怎么做”,更是更多提供支持,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出了问题(拼图拼反了还是没找到拼图合适的边缘),然后引导他解决问题。
理理目前还处于“小猴子”的状态下,但是我可以想象,当他慢慢变得对拼图更加得心应手的时候,我就可以慢慢放手了,不告诉他“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而应该让他放飞自我,自己去探索拼图中的乐趣,然后不断挑战更多的piece,拼更大更有意思的图片。
03
看,我们管理团队和下属的方法,似乎在孩子身上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我思前想后,或许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中国老祖宗说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根据孩子的状态和阶段,改变我们和他们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在面临任务时,不断成长。
很多时候,我在工作中也发现,一味手把手当保姆带新人,其实对他们来说未必是最合适的方法。到最后,还是需要根据每个人面临任务时的状态和阶段,改变我的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更好的效果。在他们需要方向性的“这样做”“那样做”时,就是要简单粗暴,直接把整体流程塞过去;当他们需要更多支持性的方法、倾听和鼓励时,就不要命令,而是更多“授人以渔”。
理理最近对各种“新任务”都展现出了非常强的兴趣,并且慢慢进入到了“小猴子”的状态下。或许过去简单粗暴的指令,对于现阶段的理理可能已经不够了,所以我也在自我反思,是不是应该在指令之外,更多增加给理理方法上的疏导和支持。
总有一天,这个空有一腔热情,却缺乏技巧的“小猴子”,会变成充满技巧的“猫头鹰”。在理理的很多兴趣点上,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也准备好了,调整我和他的沟通方式。
这次培训间隙,我在网上和很多同事聊孩子的教育,发现无论孩子多小或者多大,总有让人无限头疼的地方。但是聊到最后,很多人都觉得沟通技巧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好心办坏事”,出发点是好的,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却没有实现好的结果。
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从这次培训中最大的收获,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在某个“项目”或者“任务”上处于哪个阶段,期待着你们的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