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齐鲁地名探究侨置汉旧县名临邑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s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临邑地图

南朝宋置临邑县。系侨置汉旧县名。据:汉元朔四年封中山靖王子以临乐国为食邑,县以故国为名。

历史上各州、郡、县的地名,有因山著地者,有因水著地者,也有因地形、地貌或史事得名,而临邑县名均非上述情况,是侨置来的。

所谓侨置,是将异地之名借来作为本地地名。侨置地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某一部分郡、县的地域划入与它邻近的一个或多个郡、县,原郡、县不复存在,地名就被另一个地区拿来作为自己的地名,志书上称为侨置;二是由于民族或*治集团之间发生战争,强者吞并弱者的地域,被吞并地区中的名门望族为了保持其原有名望而移徙到另一地域,不愿忘却原来的地望,又要享受原来的特权利益,因此将所居新域仍用故地之名,这也称作侨置。临邑县的侨置属第一类情况。西晋末年江苏省的南兰陵郡和南东莞郡属第二类情况。

西汉时,在兖州东郡置临邑县(现在的东阿县地),历史上叫汉临邑,经历二百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到东汉时期,县地划入谷城县,汉临邑就不存在了。又过了近四百年的时间,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兴起(历史上称刘宋),灭掉了南燕,大半个中国尽属刘宋所辖。刘宋确立*权后,即进行行*区划的规划,就把汉秦所置济南郡著县和平原郡漯(ta)阴县地合并为一个*区,用已废弃的汉临邑县名命名,历史上叫侨临邑,这就是现临邑县名的由来。临邑县侨置的时间,《续山东考古录》记为公元年(刘宋元嘉九年),《山东通志》记为公元年(刘宋孝建二年)。两种说法虽不一致,但侨置临邑县在五世纪中叶无疑。侨临邑的地域不包括现在临邑县境内的原德平县部分,原德平县历史上叫平昌。临邑县自刘宋侨置为始,到现在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临邑在山东的位置

临邑县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东与济南市商河县毗连,西与禹城市、平原县、陵县为邻,南隔徒骇河与齐河县相望,北以马颊河与乐陵市为界,西距德州50公里,南距济南60公里,北距北京公里、天津公里,东距滨州码头公里、青岛码头公里,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河三角洲和“京九”经济开发带。

临邑县别名卧牛城、犁城。名吃有宋记烤鸽和西关熟驴肉。

鲧堤传说

德平县是古名。五代唐改平置,治今山东省临邑县北德平镇。属德州。

旧时,德平县境内有一道鲧堤的遗迹。

传说尧做帝王的时候,这一带洪水泛滥,大地上一片汪洋,淹没了五谷,淹没了村庄。人们没有饭吃,没有房住,只好扶老携幼四方漂流,饥寒交迫,生活非常艰难。据说这是人们得罪了水神共工,他恼怒起来,才发水警告世人的。

上天名列仙班的鲧知道了这件事,对人民的痛苦非常同情,多次向玉皇大帝请求惩治共工,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但是玉皇大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而把鲧训斥了一番。

这天,鲧正为不能解除人民的痛苦而闷闷不乐,一只猫头鹰和一只乌龟来了,问鲧为什么不高兴。鲧把不能平息洪水解救百姓的心事告诉了它们。

猫头鹰和乌龟说:平息洪水是件容易事啊。

鲧急忙问:你们二位有什么好办法?

猫头鹰说:你知道天宫中有一种叫息壤的宝贝吗?

鲧说:我只听说过,但不知有何用途。

乌龟说:息壤是一小块土壤,只要弄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以一生十、以十生百,积成岭、堆成堤。用它来平息洪水不是再好不过了吗?

你们可知道这息壤藏在什么地方?鲧急切地问。

这,我们可不知道。猫头鹰和乌龟回答。

鲧为了平息洪水解救人民,不管玉皇大帝把息壤藏得如何秘密,戒备如何森严,终于想到办法,把息壤盗取到手。他把息壤撒向一片汪洋的大地,眼前马上出现了一片平整的绿野。洪水又向这儿涌来,他又在水前撒了息壤,一条大堤出现了,拦住了洪水的冲击,洪水流入了大海。

人们听到鲧平息洪水的消息,奔走相告,纷纷从外地返回故乡,重建家园。

人们刚刚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玉皇大帝知道了鲧盗取息壤的事,他派天兵天将下界,杀死了鲧,夺回了剩余的息壤。

人们闻讯悲痛万分,为了纪念鲧,就把这条堤叫做鲧堤。

从此,鲧堤的传说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西周、春秋时期属齐地,邑名犁(犁丘、隰),因位于古漯水之南,故又名漯阴(今济阳西南约20公里处)。

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至漯阴县,属济北郡。

西汉,属青州平原郡。

东汉,公元52年(建武帝二十八年),改属青州平原郡济南国。

三国,漯阴县为魏地,魏废济南国为济南郡,漯阴县属济南郡。

西晋,仍属济南郡。

十六国时期,局势动荡,*区变化无常,漯阴县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有。

东晋,属济南郡。

南朝宋,公元年(孝建二年)将原漯阴县和著县(今济阳县境西部)部分土地合并,取汉时东郡临邑县(今东阿)之名,侨置临邑县,属魏郡。至此漯阴县改成临邑县。北魏,临邑县属东魏郡。北齐,属济南郡。

隋朝,属齐郡。

唐朝,武德元年(年)属谭州,贞观元年(年)属齐州济南郡。

五代,属齐郡。

宋朝,属京东东路济南府。

金时,属山东东路济南府。

元太祖铁元年(年)属山东东西道济南路。年属河北道河间路。年属济南路。年属河北道河间路。

明洪武元年(年)属山东省布*司济南府。

清朝,雍正八年(年)改属高唐州。雍正十二年(年),还属济南府。

民国时期,民国二年(年)山东省分4道,临邑属东临道。民国十七年(年),废道制,直属省。民国二十五年(年),属山东省第五行*督查公署。民国二十六年(年)11月,临邑城被日*占领。民国二十七年(年),城内设日伪临邑县公署属惠民道。民国二十八年(年),八路*来到临邑县境开展抗日斗争,建立临邑县抗日民主*府,隶属冀鲁边区第二专区。民国二十九年(年)至民国三十三年(年),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先后将县属大部分地区划归平禹、齐临、济阳、匡五各县,县城东北局部地区归新置临北办事处管辖,民国三十二年(年)5月撤销临邑县制。民国三十四年(年)8月,八路*解放临邑城,恢复临邑县制,属渤海行*区第二专区。民国三十八年(年),二专区改属洛北专区,临邑县隶属洛北专区。

DLX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