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四十七日与刘伯宗绝交诗朱穆 [复制链接]

1#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览,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趋,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古人割席断交

学习记录:

1、鸱,chi,古人谓恶鸟名,即鸱鸮,或鸱枭,又指鹞鹰。

2、览,通揽,聚敛意。

3、木览,登木捉食幼鸟。

4、饕,tao,贪财;餮tie,贪食;饕餮,传说中恶兽名,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别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贪得无厌者代称。

5、嗉,su,同嗉,鸟类食囊。

6、趋,旨趣。

7、作者生平:朱穆(~年),字公叔,南阳郡宛(今南阳市)人,后汉丞相朱晖之孙。他自幼即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而著名,由于精力专注,或丢失衣冠,或跌落坑中,亦不自知;年50岁时还向同郡隐居武当山教授经传的赵康奉书称弟子,为时人所称服。

朱穆为人耿直有韬略,20岁举孝廉,后拜郎中、尚书侍郎,被人称为“兼资文武,海内奇士”(范晔:《后汉书》卷43《朱穆传》。)。顺帝末,从大将*梁冀,为典兵事,甚见亲任。桓帝即位,升任侍御史,不久再迁议郎,与边韶、崔寔、曹寿等共入国史馆东观撰修《汉纪》,作《孝穆、崇二皇及顺烈皇后传》,又增补了《外戚传》及《儒林传》。桓帝崇尚敦厚,朱穆遂作《崇厚论》,呼吁重德教;又著《绝交论》,倡导交往以公。

永兴元年(年),冀州发生严重的水灾饥荒,社会秩序混乱,朱穆奉命出任冀州刺史,因慑于朱穆威名,贪官污吏闻风而逃,冀州百县中仅解印外逃的县官即达四十余人。后为按验宦官赵忠之罪,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墓剖棺”、搜索罪证。终于触怒桓帝,被罚去左校“输作”(一种刑役),太学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申辩,方获赦免,获释归居乡里。他痛恨宦官擅权,

居家数载后,复为尚书,仍刚直不阿,屡次上书或面谏罢除宦官。在给桓帝的书奏中,直斥宦官为媚以求官、渔食百姓的“凶狡无行之徒”、“恃势怙宠之辈”,主张一律“罢省”。意见之激切,震惊朝野。这在宦官弄权,十常侍权倾天下的桓灵二帝时期,这简直就是作死之举。桓帝当然不会同意,朱穆便遭排挤诋毁,终日愤懑抑郁,于延熹六年(年)发疽而死。朱穆死后,诏赠益州太守,谥“文忠先生”。

8、此诗创作背景:《后汉书·朱穆传》注,刘伯宗为朱穆旧友,早先困顿之际,屡受朱穆的照顾。后来刘官至二千石,位列朱穆之上,便避凉趋炎,不再敬重自己的患难有恩之友。朱穆激于义愤,作书与刘伯宗,嗟叹:“咄!刘伯宗于仁义何其薄哉!”因附此诗,宣布绝交。

刘伯宗趋炎附势,dangl

9、此诗名为咏鸟,实为赋人。诗人以鸱鸟的贪食腐臭,是借用了《庄子秋水篇》鸱(chī)吓鹓雏(yuānchú)的寓言故事。

《庄子·秋水篇》: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梁国而吓我耶?”

鸱(chī)吓鹓雏

鸱就是鹞鹰,或是猫头鹰代指;鹓雏是中国传说中是与鸾凤同类的鸟,凤凰的一种。《永乐大典》:“(汉)太史令蔡衡曰:凡像凤者有五色,多赤者凤,多青者鸾,多*者鹓鶵,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鸿鹄”。一般用来比喻贤才或高贵的人。民间俗语“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鹓雏

这首诗歌里面鸱也以腐臭为食,直至“填肠满嗉”犹不厌足,还大喊大叫,“谓凤无德”,来表现旧友刘伯宗的趋炎附势,让利禄之欲,淹没了廉耻之心。同时嘲讽旧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殊不知“鸟雀焉知鸿鹄之志”。道不同不相为谋,与之绝交而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