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入古”的理解(组图)
">
草书 欧阳修《马上默诵圣俞诗有感》
释文:兴来笔力千钧劲,酒醒人间万事空。苏梅二子今亡矣,索寞滁山一醉翁。行草 *山谷《渔父二首》行书 *荛圃《题跋一则》
学书札记(三则)
龙 友
龙 友 1984年生,江西永新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供职于南昌市文学艺术院,为中国书协会员、南昌文联书画院院长,系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南昌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作品获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等,入展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奖作品展等重要书法展览。
链接:
龙友书法亮相北京荣宝斋
11月16日至20日,由南昌市文联、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南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三十而立—龙友书法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举行。据悉,这是北京荣宝斋首次为一位未满30岁年轻人举办的个展。龙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展的首位江西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组副书记、秘书长陈洪武为展览题写展标。著名书法家邱振中、陈忠康等参观了展览。
(南文莲)
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学书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入古”问题历来为书法家所重。至于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则愁煞了太多学人。许多人入古未深便求突破,或沉醉于古,执拗造作,最终难免流俗成弊。在现代社会,鼠标与键盘为我们提供了太多便利,毛笔之功能式微;书信交往日益少见,人们普遍失去了对于书写的追求。而古人每日赖以书写的笔墨,则成了现代社会的“稀奇”之物。西方审美理论强烈地冲击着维系千年的儒家准则。执守古法难免要被讥为不够时尚的顽固之徒。而在我看来,传统艺术的继承,需要一些忠于古法的“书奴”,同时非常需要敢于冲破程式,却又能以古法为核心的大胆创造。我一直赞同米芾所提倡的学习路线: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为何祖也。宋曹的意思与米芾的想法一致,都在强调不要急于变化,而是先悠游于古法之间,等到纯熟之后,知识的积累也自然丰富起来。
笔法和练习
读了邱振中先生的《笔法与章法》一书,我获益颇多,更清晰地理解了很多关于书法史及书写技巧的核心问题,尤其对于我理解古人的笔法,帮助实在太大。他用从笔法变化发展看书法演变的方法,教我改掉了单一关注外在形式的审美陋习,从此更加关注古人作品中的核心部分—笔法的微妙之处。这种微妙的情感甚至不可言状,唯有神会。从此,不断感受着古人所谓“印印泥”的那种绵软与刚硬的强烈对抗和软毫入纸时的相互抵牾与和谐。古代书家用尽毕生精力推敲每一个细节,使作品那样的感人,这种不可言状的感动正来自于笔法的微妙变化。虽表于方寸之间,却心驰千里之外。
赵孟頷ttprollsohucom//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几乎完全概括了笔法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千古不易”是赵孟頷ttprollsohucom//的重大发现和深刻体会。然而,要获得用笔之法却绝非朝夕之功,盲目练习似乎无济于事。功夫自然要在字内字外寻得。正如启功先生所言:“所谓功夫,非时间久、数量多之谓也,而重在心领神会,渐修顿证。”明代王铎因为书法而“沉心驱智,割情断欲”,因恨“古人不见我”而“饮食梦寐以之”。所以他自定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终成一代宗师。
气息、格调与风格
风格是每一位艺术家毕生的追求,是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书法家自不例外。尤其在当今的展赛大潮之中,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便能更加吸引评委的目光,这样就大异于古人持卷案头,近眼评赏的习惯。古人那种开卷击掌的感动,变成了今天仰头“苦读”的麻木。风格的追求到现在很可能变成刻意的描画,而非古人“辛苦集为文,夜夜湿枕泪”的艰苦探求和沉淀。
对于风格的追求,应该是终身的计划。技巧的锻炼固然至关重要,然而人品才学的修养更是形成风格的重要因素。世上的艺术品都各具风貌,然而其格调时分上下。格调是什么?就书法而言,格调应该是基于每一笔画和所有的外在形式所组成的整个价值体系之完整体现,尤其是作者长期形成的审美意识的被动流露。所以苏轼在评价颜真卿书法时说,观其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正因颜鲁公“以书为心画”,才可得“刚毅雄特”、“体严法备”之书风。*庭坚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这正是衡量作品风格与格调的重要准则。
更多精彩
易瑞沙 bjtk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