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118/4292566.html“驱鸟人”用煤气炮、驱鸟车驱鸟。
从传统的挂网拦截、燃放烟花爆竹,到煤气炮、驱鸟车等现代高科技装备,再到重建栖息地“异地安家”,模拟鸟儿警报叫声让其内部瓦解“不攻自破”……多年来,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证飞机正常起降和旅客安全,东北林业大学机场鸟击预防研究中心、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驱鸟队”等单位与鸟儿斗智斗勇,使得机场从未因鸟引发事故。
从挂网、放鞭到煤气炮、驱鸟车,“驱鸟武器”不断升级
东北林业大学机场鸟击预防研究中心主任许青告诉记者,预防鸟击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程,需要根据机场所处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比如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周围耕地数量较多、鸟的种类也较多,黑河瑷珲机场附近以林地为主猛禽较多。
像一道“围墙”布设在飞机跑道两侧,挂网拦鸟传统方式一直沿用至今。而生活在哈尔滨机场附近的鸟变得聪明多了,比如“眼尖”的红尾伯劳、白鹡鸰,似乎早就掌握了这种布网方式,它们会直接越过布网线,绕开“围墙”而不被挡在外面。即使不走运撞上网,也会料到驱鸟队员会每天巡视及时将其摘下放生。
“敌人”不同,“手段”各异,“十八般武艺”全能派上用场。实践中,驱鸟队员针对距离比较近的环颈雉、家鸽、山斑鸠等,使用烟花爆竹、手持弹驱赶效果较好;而像成群的燕子,或者距离较远的猛禽,就得发射威力更大的车载驱鸟弹,通过爆炸发出的闪光,达到惊吓、驱散的目的。
设置在跑道附近的煤气炮是驱鸟的重要设备,它每隔一段时间发射一次,听到“轰轰”的巨大爆炸响声,鸟儿很快便被吓跑了。还有新引进投用的多功能驱鸟车,集车载弹、煤气炮和远程定向声波装置,三样“杀手锏”于一身,堪称“高大上”。
每年6月至8月最忙,家燕、红隼爱“捣蛋”
研究人员通过“声波武器”吓退鸟。
哈尔滨机场春秋两季受迁徙候鸟的影响较小,反倒是受夏季繁殖鸟类的影响大。近5年的数据监测分析发现,防鸟击压力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干扰航空器正常运行的“捣蛋鸟”主要是家燕和红隼,占比达七成以上,经常肆无忌惮地在机场内活动。对此,机场方面采取主动预防、综合治理的策略,通过改善机场内外环境,缩小生态位来减少飞行区内活动鸟类的数量和种类。
驱鸟先除虫,也是新型驱鸟方式。许青说,红隼爱吃田鼠,燕子专挑蚊子等飞虫,通过抑制植被结籽率,喷药灭鼠降低虫害,控制草坪生长高度等,可有效“切断食物链”。经试验,机场区域选择种植早熟禾和紫羊茅,该改良草种绿期长、耐寒、耐旱、虫害少,配合专业杀虫剂使用,可有效抑制绝大多数种类昆虫的滋生,没虫可吃,鸟就很少“光顾”了。
先“断粮”再“投喂”,招引鸟机场外安“新家”
水鸟,在机场鸟击事件防范中属于高危物种。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附近以湿地为主,水鸟较多,过去水鸟就在飞机航道区域内活动。多年来,东北林大专家指导当地鸟防工作,在机场外围重建鸟类栖息地,将昔日的污水处理厂氧化池,通过水体环境综合治理,改造成了如今清澈的“百鸟湖”,分布在航道上的水鸟被吸引到“新家”定居,减少了鸟类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鸟儿凭啥“心甘情愿”地跟着走呢?“秘笈”就是先断“口粮”,航道附近水域阻断食物供给,在保护区的核心安全区内种芦苇、投鱼苗,搭建人工巢进行招引……鸟儿也“喜新厌旧”,自然知道环境好、吃喝不愁的地儿更适宜栖息。
“百鸟湖”景区项目负责人王振涛告诉记者,鸟一般都会跟着食物和掩体迁移,核心区种植了约亩的芦苇当作掩体,每年投放鱼苗余万尾,架人工鸟巢,建繁殖岛……就是为了给鸟儿安一个家,每年光治污、养鸟、护鸟花费就要几百万元。
通过人工招引,今年这里已经成功“落户”了1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首次现身的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2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百余只,以及数量上万只的鸬鹚。
搅乱猫头鹰“茶话会”,轰走“坐地户”乌鸦
挂网的鸟被摘下后放生。
一种鸟“扎堆”出现在一个地方,不会平白无故,驱鸟队员需要做的事就是挖出真相解决问题,有时“很烧脑”。
有一次,哈尔滨机场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突然造访了一群猫头鹰,足足50多只,一连数日赖着不走,还开起了“茶话会”没完没了,驱鸟队员传统方法用尽也没能驱走。咋整?专家提出从根上找原因。于是,对它们栖息的树搞起了研究,发现林下灌木和杂草过于茂盛。就因为这,老鼠在活动时总得往上瞅,容易发出声响,更易于猫头鹰发现猎物后捕食。后来,大家将这片灌木丛全部清除,老鼠少了,效果立竿见影,这群“话痨”马上拍翅膀走了。
黑河瑷珲机场附近起初乌鸦种群数量非常庞大,成了“坐地户”。许青说,乌鸦最爱从垃圾堆里翻找食物,且习惯在栖息地与觅食地之间来回游荡,距离机场约七八公里远处,有一个大型垃圾处理场,他们通过机场将垃圾用地膜覆盖等方式“藏”起来后,乌鸦就找不到吃的了,不久便自知没趣地飞到别的地方觅食去了。
研究鸟叫信号,“驱鸟音乐”渐成主导
据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飞行区管理部净空驱鸟室助理工程师刘哲铭介绍,根据最新的一次生态调查显示,哈尔滨机场周边6公里范围内分布了种鸟,飞行区内发现有37种,常住的主要为家燕、红隼、红尾伯劳、喜鹊、环颈雉、毛脚等。其中,与驱鸟队员打交道最长也最“难缠”的是家燕,机场常年存在数百只家燕,有时作业车一下草地它们就跟着飞,集群后驱鸟弹刚打完吓跑了一会又飞回来,犹如“伴人鸟”很粘人。
惊吓等传统驱鸟方式只能将它们临时吓跑,实际上“治标不治本”。对此,研究人员也开始玩起了“声音控”,通过“声波武器”循环播放天敌的叫声吓唬,模仿被攻击时发出的哀鸣,或者反感的高音花腔“撵”它走。最近,研究人员研究起燕子之间是如何“通风报信”的,还“偷录”了它们遇到危险时发出的警报叫声,利用同伴内部传递“不要靠近”“危险快跑”的信号,并将其添加应用到定向远程声波驱鸟系统中,用它们“自己人”来迷惑和反制它们,使其阵营不攻自破,减少家燕在飞行区内的活动。
许青告诉记者,机场驱鸟是爱鸟,为的是小鸟在蓝天快乐飞翔,飞机平平安安起降。在人鸟多年对阵中,人类的武器和策略不断翻新,而有些鸟儿也越来越聪明,它们已经学会和人类打游击,声波系统的“驱鸟音乐”比较环保,目前也是对付燕子、家鸽等难驱赶的集群鸟类的主流武器。“人鸟大战”逐年升级,注定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链接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大约有1万多只各种飞鸟撞在飞机上,在世界各地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中,有20%是由鸟击造成的,鸟对飞机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图片由被采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