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会听到一句话,“这个社会缺的不是人,而是人才。”国家间的竞争,从经济到政治,从军事到科技,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为背后的操手,所以说到底这就是人才的竞争。
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完全可以从一个国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体现出来,人才资源就是一个国家最具有活力且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
中国现在能在世界之林有一方举足轻重的地位,离不开当时科技人才做出的贡献,就像“两弹一星”的钱学森就说过,“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正是这句“科学为重”,让中国人一步一步走的越来越高,让中国人真正的扬眉吐气,我们不再是从前那个只会用冷兵器抵抗外国坚船利炮的国家,种种这些伟大的进步都离不开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们。有很多科学家都愿意放弃美国的高待遇,不顾阻拦回国搞建设,就像中国的另一个“钱学森”——潘锦功。
“发电玻璃”之父
潘锦功生于杭州,于年赴美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并且在新泽西的理工大学创建了发电玻璃的研究中心,发电玻璃又称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也被誉为“挂在墙上的石油”,主要功能就是发电,并且发电量非常可观。
我们都知道,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且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我们对资源的渴求是十分迫切的,潘锦功的发电玻璃,通过转换利用太阳能,十分环保的同时力量还非常巨大。
我们都知道核电站也是一种能源的利用方式,力量巨大也十分环保,但是我们同时都知道核始终是一种危险的元素,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到现在辐射还对当地居民有着很深的影响。
但“发电玻璃”却不一样,它可以通过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是相较于核能它又十分安全。
“发电玻璃”的秘密就在于将非常非常薄仅有4毫米的化镉光电材料的涂在普通玻璃上,从而使普通玻璃摇身一变,从不可以导电的绝缘体变身成为可导电的半导体材料。
不忘初衷,回到祖国
根据科学计算,“发电玻璃”的寿命长达30年之久,通过发电,成本回收就是在几年之间的事,这为光伏发电并网工程的推进构建下了美好的设想。
此项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外国公司之前的垄断,美国制造的是小尺寸“发电玻璃”,规格为1.2米×0.6米,而潘锦功研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单片就可以抵美国制造的三片,大大提高了玻璃的生产效率,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真安评价潘锦功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从建材玻璃大国,逐步转变成电子玻璃强国和半导体材料强国,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所以美国想尽办法想要留住这位人才,想要潘锦功的这项发明可以为美国的发展效力,不仅美国,就连印度也开出一系列高待遇,想吸引潘锦功过去。
但是潘锦功除了中国,哪里都不会去,面对两个国家的极力挽留,潘锦功全部回绝。
潘锦功认为既然作为中国人,那么中国人的发明成果,必定是用来报效国家的,没有送给外国的道理。但是,回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面对高新技术人才,美国定会严密监控。但是潘锦功最后还是排除万难,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学成归来。
科学家创业头一回,有声有色
年,回国到成都参加新能源展会的潘锦功,作了一场关于化镉技术的学术报告,在这场展会上,潘锦功惊喜的看到了回国创业的广阔前景。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团队落户成都,创建了中都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年11月初,潘锦功博士的梦想成真,全世界最大单体面积的化镉“发电玻璃”正式投入试生产,仅仅55秒,生产线便可以送出一块世界最大单块面积的化镉“发电玻璃”,并且这条生产线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这实在是令国人高兴的事。在潘锦功的带领下,他手下的阿波罗团队在新材料能源领域完成了34项国家专利的申请,其中发明专利19项。
可谓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从没有停止过。年一月,潘锦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第二届“杰出工程奖”颁奖典礼。
同年9月,潘锦功带着世界第一块单体面积化镉“发电玻璃”前去北京参加展会,不出所料,他的项目成功获得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专项支持,得到了一笔巨额研发资金1.59亿元。
虽然对于这位科学家来说,创业是头一回,但是真材实料的科研成果骗不了人,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头一遭的创业,可谓是非常成功。
科学背后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我们推崇钱学森,不仅仅是因为他成就了“两弹一星”的历史伟业,更值得倾佩的是,他用他赤诚的爱国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我们推崇钱学森,就是因为面对美国的极力阻拦,甚至是软禁,都没能磨灭他那一腔为祖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就是一把可以打破国家尴尬局面,甚至是可以作为刺进敌人心脏的武器。
回国,是他诚挚的愿望。但“钱学森”不会只有一个,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才,一定是源源不绝的,潘锦功就像是当代版本的“钱学森”,排除万难,拒绝外国的优秀条件,毅然决然的回国。
对于这种科学家,名利已经算不了什么,一定要说是什么给了他们拒绝的勇气,我想,大概就是一腔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了吧。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小家又要如何安宁。所有为了国而归的科学义士,都是顶天立地,撑起中国一方天地的义士。
小结:
爱国情,从来就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无法触碰的,相反,爱国情是具体而深刻的,是生动而鲜活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科学家非得费老大劲就是要跑回祖国,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所以这个发光点在哪里,重要吗?
这些科学家告诉我们,钱学森告诉我们,潘锦功告诉我们,答案是重要!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国家需要。
有人会质疑,就这?让这些科学家人才费尽脑力和他国政府各种周旋,一定要回到祖国的答案,就只有寥寥四个字?是的,就是只有四个字,就是国家需要。
在这短短四个字背后,你知道藏着多少辛酸和坚韧,你知道藏着多少激动和热情。就像周恩来总理说过的那句每个中国人都知晓的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若光明,你若强大,中国就不会黑暗。
对于青年,他们如潘锦功,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想借用一句话,“惜我少年郎,晔晔如扶桑,鹰隼初飞日,风尘自禽张,乳虎纳谷时,百兽且震惶,瀚海犹破浪,长空任驰翔,只是大同梦,道路阻且长,何惧路漫漫,寿光照四方。”
青年一辈,当乘风接力,如鲲鹏展翅扶摇而上。这句话,希望所有的少年郎都能学习先辈的坚韧品质,努力读书,学习科学知识,青年总是希望,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