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张美国救援队“考古式”救援的动图刷屏了。
这是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还在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内。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或许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这种“磨洋工”式的救援令人瞠目结舌。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张图意味着“美国梦”彻底破灭。
其实,在近百年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主人公盖茨比就预示了美国梦的幻灭。
作者菲茨杰拉德曾是炙手可热的作家。《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在刚刚问世时却倍受冷遇。
关于这一点,译者李继宏在导读里做了解释,主要是它与时代太过接近,反而不容易被当时的读者所接受。
菲茨杰拉德似乎是拜金的,物质的。他笔下的主人公,若非口含金钥匙出世,必是对财富孜孜以求,梦想跻身上流社会的小人物。
可是,读菲茨杰拉德的的作品,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同时代的作家,很少有人能像菲茨杰拉德这样幸运。他们大多在生前穷困潦倒,死后才得以享受哀荣。
菲茨杰拉德却是个例外。他凭借“如蝴蝶翅膀上色彩斑瓓的纹路一般的天才”斐声文坛,享尽荣华富贵、抱得美人归。
可是,这一切仿佛一场黄粱美梦,转眼间,繁华落尽、一身憔悴。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以下同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这个华丽镀金的“美国梦”是怎样破灭的呢?
01魂断长岛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情节很简单。
盖茨比原本是个穷小子,在做驻地军官的时候,和“白富美”黛熙相恋。
因为家境悬殊,这段恋情注定没有结果。盖茨比在欧洲参战的时候,黛熙和富二代汤姆结了婚。
几年后,盖茨比以不为人所知的方式跻身富豪,买下黛熙家对岸如宫殿般的豪宅,夜夜笙歌,大宴宾朋,期待着有一天能与旧情人重逢,鸳梦重温。
黛熙和汤姆的婚姻,原本也是同床异梦。汤姆公然和情人,汽修店老板娘梅朵出双入对,全然不顾黛熙的面子和感受。
汤姆和情妇梅朵寻欢作乐
尼克是盖茨比的邻居,也是黛熙的远房表哥。在他的穿针引线下,盖茨比终于和黛熙重逢。
对婚姻心灰意冷的黛熙,见到已成为富豪、且对她念念不忘的盖茨比,又惊又喜。
后来,盖茨比豪宅里的夜宴停止了,仆人也遣散了。原因是黛熙经常来做客,盖茨比不想有人说闲话。
黛熙请盖茨比来自己家做客,请尼克来做陪。
黛熙当着汤姆的面,和盖茨比四目相对,含情脉脉。气氛微妙而尴尬,“战争”一触即发。
为了“降温”,黛熙提出要去纽约城里逛逛。汤姆要和盖茨比换车开。黛熙赌气上了盖茨比开的车。
路过汽修店时,老板威尔逊对汤姆说他和妻子要搬到西部去。
原来,他发现妻子红杏出墙,却不知道情夫是谁。
梅朵在楼上,看到汤姆开着盖茨比的黄色汽车驶过。
肇事的黄色汽车
在纽约的饭店里,汤姆向盖茨比发难,问他想闹什么事。
一直在外面寻花问柳的汤姆,此时却成了捍卫家庭制度的“正人君子”。
盖茨比趁机摊牌,说黛熙一直爱的是自己,她从来就没有爱过汤姆。
黛熙却模棱两可。
汤姆揭穿了盖茨比的发迹史,说他是个私酒贩子,还违法赌博。
聚会不欢而散。回去时,汤姆故意让黛熙坐盖茨比的车,以示“大方的轻蔑”,说“癞蛤蟆终究是吃不上天鹅肉”的。
黛熙心烦意乱,提出要自己开车来平定情绪。
梅朵被老公关在楼上。她看见盖茨比的黄色汽车开过来,以为开车的是汤姆,就冲进夜色中,挥舞着双手,大喊大叫。
黛熙打了方向盘,想避开梅朵,可是刚好有一辆车从对面开来……就这样,梅朵被当场撞死。
黄色汽车肇事后逃逸了。威尔逊从种种细节猜出,开车撞死梅朵的,正是她的情夫。
因为担心黛熙,盖茨比把肇事车辆停回自己家中后,还在她的窗外守候了几乎一整夜。
第二天,威尔逊向汤姆打听,黄色汽车是谁的。
汤姆故意把所有嫌疑引向盖茨比。
汤姆和黛熙外出度假去了。盖茨比在自家泳池休闲时,被闯入的威尔逊开枪打死。威尔逊随后也自杀了。
盖茨比成了汤姆和黛熙的替罪羔羊。
02盖茨比“了不起”在何处?
盖茨比是爵士乐时代“美国梦”的代言人。
虽然他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梦想跻身上流社会,却从未真正接受上流社会那套逢场作戏、道貌岸然而又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他依然固守自己的那份真诚与质朴。
这是他的可悲之处,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和他相比,黛熙虚荣自私,矫揉造作;汤姆傲慢吝啬,虚伪冷酷。
他曾拥有宫殿般豪华的大别墅,名流云集、高朋满座。从表面上看,他是“美国梦”成真的活生生的例子。
可是他始终有一份超然物外的庄重和冷静。
跻身上流社会,对他来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黛熙。
黛熙之于盖茨比的意义,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引领他梦想的方向,就像她家码头上那盏彻夜不熄的小绿灯。
日月如梭,有谁会一直停留在原处,守望一份早己逝去的感情?
时光早己将一切篡改得面目全非。
何况,现实远不如幻想的那么美好。为了一串价值连城的珍珠项链就出卖自己的姑娘,她的‘爱情’又有几分真实?
如果他只想得到黛熙,成为她的秘密情人,这个“梦想”完全可以实现,黛熙也有意红杏出墙,报复寻花问柳的丈夫。
他们可以象汤姆与梅朵那样,一面与合法伴侣明修栈道,一面与地下情人暗度陈仓。
可他执着地梦想着的却是:回到梦破灭的地方,让一切从头再来。
年轻时破碎的爱情,让他失去了某种无可名状,却让他的内心一直空空落落的东西。
他想要回到某个起点,重新来过,就能找回失去的到底是什么。
和汤姆、黛熙相比,他有理想、有追求,还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当他走过漫漫长路来到长岛,第一次看见黛熙家码头上的小绿灯时,梦想近得仿佛触手可及。
可是,梦想终于像秋叶一样,落在夜幕下的广袤大地上,成了永远也到不了的未来。
在结尾处,作者说:
“生活如逆水行舟,我们奋力前进,却注定要不断后退。”
03美梦幻灭,是偶然还是必然?
从表面上,盖茨比代表的“美国梦”的幻灭,似乎是偶然的。阴差阳错。有人说,这就是一个给初恋女友“顶包”的故事。
其实,如果看懂了这本书,就会发现。即使没有遭遇戏剧性的毁灭。盖茨比美梦的幻灭也是必然的。
那是一个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的势利世界。轻歌曼舞尽日不息,声色犬马终年无休。
盖茨比在自己的豪宅里举办灯火辉煌的盛大晚会时,很多客人不请自来,络绎不绝。他招待客人不可谓不热情、不周到。
可是,客人们一面享受他豪华梦幻的招待,一面恶意地猜测他的出身:
有人说他是杀人犯;
有人说他是德国间谍;
有人说他是杀人魔王兴登堡的侄儿。
作者多次将这些客人称为“飞蛾”,它们是追逐浮华光影的夜游神,却不是有心的“人”.
有人说,美国流行“self-mademan”,(“自我成就的人”)。可是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盖茨比的财富明明是“个人奋斗”来的,却要谎称自己是富家子弟,继承了巨额的遗产。
而他热情款待的客人们,没有一个相信他这套说辞。
汤姆出身名门贵族,虽然一直游手好闲,花天酒地,却过着别人难以想象的奢华生活,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而盖茨比虽然勤奋而自律,给自己制定了富兰克林式的作息表。
但他能攫取到足以和汤姆相匹敌的财富,靠的却是剑走偏锋,铤而走险,从事各种有悖于法律的勾当,比如贩卖私酒。
哪怕他已经富可敌国、挥金如土,却仍然被上流社会排斥。
汤姆随口揭露的“真相”,就能将他打回原形,“癞蛤蟆终究是吃不到天鹅肉的。”
比起“self-mademan”来,他们更看重的是“Bluebloodaristocrat(蓝血贵族)。
这也是盖茨比只在牛津大学呆过五个月,也要说自己出身牛津的原因。毕业于名校,是血统的保证。
美国的上流社会是不容许“僭越”的。
汤姆一面和梅朵调情、打得火热,一面欺骗她说,黛熙是天主教徒,不允许离婚。甚至在梅朵提起黛熙的名字的时候,把她打得鼻血直流。
汤姆和黛熙的婚姻,即使没有任何感情,也会勉强维持下去。因为他们才是同一阶级的人。
而盖茨比想娶黛西,梅朵想嫁给汤姆,都不过是痴心妄想。
从和黛熙重逢的那一刻起,盖茨比就经历了一重幻灭。他把黛熙幻想得太美好,这幻想超越了黛熙,超越了一切事物。它是一颗为情所困的心编织出来的幻像。
见到黛熙本人后,码头上的小绿灯不再具有令他心醉神迷的魔力。
在黛熙对他说“以前我是爱过他,但我也爱你”的时候,他经历了第二重的幻灭。“只剩下业已死去的梦想随着午后时光的流逝继续在挣扎。”
他一直以为,黛熙还爱着他。
他以为,只要自己挣到足够多的钱,能够和汤姆平起平坐,就能找回失去的爱情。
可是,他也意识到: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
她那抑扬顿挫,银铃般悦耳的声音蕴含着的,正是金钱的魅力,仿佛她是白色宫殿里的公主,是黄金铸就的女郎。
这样一个拜金的物质女郎,她爱的人其实只有自己。
让盖茨比魂牵梦萦坚贞不渝的,只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幻想。
肇事后,他不肯逃走,只因不知道黛熙接下来会怎么做。
如果他知道,黛熙早已和汤姆密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他,自己一走了之的话,恐怕比死还要痛苦吧。
盖茨比死后,那些曾蜂拥而至的食客们,除了一位猫头鹰眼镜先生,没有一个出席他的葬礼。他的生意伙伴梅耶避之犹恐不及。他曾深爱的黛熙,不曾寄一封信或一束花来。
他早已被周遭的一切抛弃。生前有多繁华,死后就有多凄凉。
04结语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单独定义了一个时代-爵士乐时代。那个时代借了他一双慧眼,见证‘美国梦’绮丽地盛放,也借了他一支妙笔,描摹繁华落幕时的凄清寂寞。
爵士乐时代特有的丰裕、浮华而热闹的情调,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呼之欲出。
与之形成映衬的,却是年轻人精神上的贫瘠和空虚。
他们要么没有理想,像汤姆和黛熙;要么只有虚幻的理想,像盖茨比。
“今天下午大家做什么好呢?”黛熙大声说,“明天呢?今后三十年呢?”
别人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得到的一切,他们早已拥有。但他们的精神世界仍是可怕的荒芜。
美国梦的核心是:通过个人奋斗,拥有美好的生活。
可是,究竟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就是更多的钱财,更丰富的物质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