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头条丽江这些单位经营性房产商铺公 http://www.lijiangzx.com/ljsly/7197.html-咖爷有话说-
《哈利·波特》系列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J.K.罗琳写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刻画了很多人无法取代的魔法童年。近期,《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我仿佛看到了11岁那年没来的猫头鹰,飞到了我家的窗台。
8月14号,《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映了。这是重映吗?这明明是魔法世界的呼唤啊同志们!!!提到魔法世界就会想起猫头鹰、魁地奇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咒语。说起咒语,你最喜欢的咒语是哪一条呢?哈利的御用“除你武器”,“旅行必备”移形换影,“懒人神器”飞来咒还是阿瓦达索命之类的黑魔法?我最喜欢的是呼神护卫,ExpectoPatronum。要在最快乐的回忆中,召唤出自己的守护神,抵御让人陷入无尽绝望、悲伤和寒冷的摄*怪。咒语都倒背如流了,剩下的就是期待11岁时一只猫头鹰飞来我家,送上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让我去对角巷买第一学期上课要用的东西。接着就是到国王十字车站,穿过第九站台和第十站台之间的9?站台,坐上霍格沃茨特快,然后开始自己长达七年的学习魔法时光。到了学校之后,新生们会在大礼堂集中,参加分院仪式,看起来破旧的分院帽会决定我们被分进哪一所学院。接着,邓布利多就进行简短的不能再简短的讲话,然后在桌子上变出各种各样应有尽有丰盛的食物,让学生们大快朵颐。在霍格沃茨,你会上各种稀奇古怪的课程:天文课、魔咒课、变形课、算数占卜课、保护神奇生物课、占卜课、麻瓜研究课……小孩才做选择,我全都要!!!童年时,我们沉浸于书的魔力;少年时,我们又被电影吸入魔法世界;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职员、老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等等,而《哈利·波特》对于我们来说,则永远是童年,一个充满幻想、友情、亲情、爱情、勇敢和担当的童年。此时再去回想《哈利·波特》系列,除了童年回忆外,突然发现书里面思想依然不落潮流。比如亲情。亲情是韦斯莱夫人对于家里孩子们的关爱和呵护,是哈利父母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儿子,是小天狼星母亲为了维护纯血统的狠心和决绝,是卢娜父亲为了保护女儿而丧失原则和道德,是弗农姨夫和佩妮姑妈对哈利表哥达力的溺爱。亲情的每一种形态,罗琳都涉及到了。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子女,子女的命运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父母决定的。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从斯内普的思想中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年少时在霸凌斯内普。那一刻,哈利对于父亲的滤镜碎了,因为在他的想象里,詹姆无论如何是不会欺凌弱小的。为了搞清楚这件事,哈利去询问了卢平和小天狼星。在两人的描述中,詹姆是个十全十美的人:人缘好、魁地奇玩得好,他几乎擅长做任何事情。只不过,他与斯内普从第一眼看到对方就互相厌恶了。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校园霸凌的影子,不过詹姆和斯内普作为死对头,两个人之间的霸凌是双向的。罗琳的这个描写,实际上就是我们对于父母的认知。一开始,我们认为父母无所不能,后来渐渐想要挣脱父母的束缚,处处与他们作对,直到很久以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去明白:父母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便是亲人,也需要互相包容和谅解。比如爱情。秋·张和哈利的初恋是懵懂的、美好的和尴尬的;赫敏和罗恩的爱情是细水长流和互相斗嘴的;韦斯莱夫妇的爱情是琐碎的,是融进生活的……而片中最令人感动的,则是斯内普对哈利母亲莉莉的爱。童年时,斯内普是莉莉的邻居,是她的魔法启蒙老师。那个时候,斯内普是个瘦瘦的男孩,穿着一件怪模怪样孕妇似的衬衫。他爱那个女孩,从第一眼就爱上了。他告诉她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魔法、摄*怪、阿兹卡班、霍格沃茨……“斯内普渴慕地望着她,就像在游戏场上望着她一样。”他爱了她一生,莉莉死后,他说希望死的是自己。当所有人都说,哈利有一双莉莉的眼睛时,只有斯内普,他压抑着自己的悲伤和思念,暗中保护着哈利,直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临死之前,斯内普对哈利说:“看着我”。看着我,用那双莉莉的眼睛看着我。爱是奉献,爱是相知,爱是隐忍,爱是想触碰却又缩回的手,爱是爱了你一辈子却只能在暗中注视着你儿子那双属于你的眼睛。比如反抗权威。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长得像癞蛤蟆的老女人乌姆里奇教授接管了霍格沃茨。她不停地颁布禁令,审查教师,让学校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有一次,哈利对同学说了实话,说伏地魔回来了,乌姆里奇听到了就罚他关禁闭。禁闭的内容是:用一只黑色的羽毛笔在羊皮纸上写下“我不可以说谎”几个字。听起来很简单对不对?但墨水用得是哈利自己的鲜血。“这行字出现在了哈利右手的手背上,而且深深地陷入了皮肉里,像是用解剖刀刻上去一样。”禁闭持续了很久,直到那行字深深地印在了哈利的手背上。这种行为就像是当权者对民众的迫害,以看似正当的理由压迫民众,扭曲民众的思想和行为,直到他们顺从自己。罗琳还在这本书里描写了当权者欺瞒和压迫民众所使用的其他方法:他们利用权力掌控了各种媒介,造出任何有利于自己的虚假新闻;他们进入学校,篡改历史和教科书,试图从学生抓起,从根部构建属于自己的“崇高叙事”;他们勾结上层人士,用所谓的“纯血统论”吸引古老的魔法家族,排除异己,*同伐异……所谓的*治不过是上层人的游戏,老百姓都是可以摆布的棋子。如果你阅读过《哈利·波特和凤凰社》就会发现,所谓的魔法部与社会中的有些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最酷的反抗者就是弗雷德和乔治兄弟。他们在学校里放烟花、把一条走廊变成了沼泽,然后骑着飞天扫帚离开了学校,走之前他们说了一句话:“为了我们,送她下地狱吧,皮皮*。”直到今天,我们依旧需要乔治和弗雷德这样的人,这样的学生。面对有些滥用权力、颠倒黑白的所谓“权威”,一味地忍气吞声是没用的,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一对乔治和弗雷德站起来了,千千万万个乔治和弗雷德就会跟着站起来,这样未来才有改变的希望。除了以上的那些,赫敏成立家养小精灵权益促进会是反对种族歧视;赫敏和哈利被女记者丽塔造谣的情节,反映了新闻业的腐败;“本人小天狼星布莱克,哈利波特的教父,同意他周末去霍格莫德”;自从弗雷德死后,对于乔治来说,世界上所有的镜子,都是厄里斯墨镜……而邓布利多呢,他则是一个同性恋,尽管书里和电影里只是隐晦暗示了这一点。伏地魔出现之前的大魔头格林德沃横扫了整个欧洲,然而他无论在欧洲大陆卷起多大的腥风血雨,他从未波及过英国——邓布利多的所在地。直到最后,格林德沃还在用谎言,试图保护邓布利多的坟墓。“我很高兴去死,但是我的死不会带来你所寻找的东西,有很多东西你不明白。”而那个咒语,呼神护卫,则是抑郁症患者的福音。面对绝望和痛苦,要从过去里抽取最快乐的回忆,以获得活下去的力量。没有快乐的回忆?怎么会没有呢?一颗糖、一张照片、一次足球赛……所有这些都是快乐,我们必须努力去想,用力去想,直到召唤出那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守护神。“哈利·波特”系列是神作,里面有着无数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这种可习得性来自于罗琳对于魔法世界的设置:罗琳的魔法世界不像“魔戒”三部曲中的“中土世界”那样是架空的,而是以真实世界为根基并将其奇幻化的。例如巫师对于家乡小精灵和马人、妖精的歧视,对应着我们今天阶层与阶层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歧视;霍格沃茨明显就是我们今天的学校,学生们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而七年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迷茫简直就和我们今天大学毕业找工作时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一模一样……除此之外,魁地奇、古灵阁、国际巫师联合会、威森加摩、阿兹卡班、古灵阁、对角巷、《预言家日报》,也都可以视作罗琳对于球类运动、银行、国际组织、法庭、监狱、医疗机构、商业街、大众传媒等现代社会的戏仿。这种戏仿使得罗琳能够在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之中来回穿梭游走,也使得“哈利·波特”系列映照现实,经久不衰。即使你童年时没有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现在看依旧来得及,因为最美好的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
—FIN—
转载须知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本文作者
枕云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转载请回复后台“转载”查看推荐阅读▼(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美文)文化咖——一个城市的文化注脚,大咖云集的人文社群。华云文化集团文化品牌,汇集高质量社群和文化活动,依托新媒体平台,聚大咖声量,传递向上、合作、共享、人文的核心价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