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哥斯拉2X战警黑凤凰剧情不合理两 [复制链接]

1#

近期电影院线难得的期待之作纷纷上映,只可惜让很多影迷颇为失望,甚至有的出离了愤怒。

这种情绪主要集中在两部片子上:《哥斯拉2:怪兽之王》和《X战警:黑凤凰》。

两部电影票房非常不错,但口碑糟糕,电影本身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至少上映至今在票房上是完全完成了商业片的任务。

先来看《哥斯拉2:怪兽之王》,上映9天来已经斩获近7亿票房,上映之初专业媒体预测最终票房8.05亿,现在已经调高到了9亿。

豆瓣评分6.4,IMDb评分6.7,差强人意,但考虑到豆瓣一向对怪兽电影不感冒,这个分值意料之中。

再看《X战警:黑凤凰》,上映3天,票房2.29亿,说老实话,赶上了端午节,糟糕的口碑下,这个成绩算不错了,专业媒体预估票房5亿(估计够呛)。

豆瓣评分6分,IMDb直接跌破及格线5.9分,可以说靠着X战警系列20年来的情怀和中国传统节日,将将保住了票房,口碑却直奔下限。我甚至觉得可能还会往下掉。

平心而论,两部影片的特效非常不错,秉承了好莱坞大片的高水准,尤其《哥斯拉2:怪兽之战》,部分场面堪称史诗级别;而《X战警:黑凤凰》中不断花样翻新的“AE粒子特效”也是独具特色。

影迷们的不满情绪主要体现在对凤凰女琴的突然瞬间黑化,和怪兽之王中女主罗素教授的“圣母婊”行为。抛去其他问题不说,观众们认为这两点是剧情逻辑上的硬伤,极不合理。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凤凰女的黑化符合人设剧情

首先声明,笔者对《X战警:黑凤凰》也是众多的失望者之一,但原因在于迪士尼将福斯这一IP强行终结的失望。

按照福斯原来的X战警宇宙系列的设计,这部片子根本不是终局,但福斯之前也提到过,5年之内没有再拍X战警系列的计划,然后就被“大耳朵”收购了,所以且看且珍惜吧。

但更遗憾的是影片整体观感下来后,实在是“不咸不淡”,非常潦草的就把人20年的X战警情怀匆匆斩断了。同《复联4:终局之战》给人的一个时代结束的神圣感与催泪怀念,完全没法比。

简单吐槽下,言归正题。

除了被大家所吐槽的故事差劲,人物塑造苍白的问题外,其实在琴.葛雷瞬间黑化的这个问题上,不得不说我们是错怪编剧们了,或者说起码编剧在心理学上还是很专业的了。

要理解凤凰女的突然黑化,就要提到人类心理学的泰斗大师荣格的阴影理论。

荣格阴影理论即指荣格把阴影定义为“负面的人格”,也就是所有我们痛恨、并想隐藏起来的令人厌恶的特质,阴影也是我们未充分发展的功能和个人潜意识的内容。

年,荣格在《论潜意识心理学》(OnthePsychologyofUnconscious)这本书中,称阴影是“内在的另一个我”、“潜藏另一性别的人格特质”、“内在令人讨厌的次级部分”,或者是”让我们感到难堪和丢脸的另一个我”。

所以,通过这个来看琴,就明白了她内心中一直的那种压抑。

幼年的琴因自身的异能而导致母亲死亡,被父亲抛弃。琴身上的超能部分被所有人排斥,不被父母接受,不被社会接受,她透过大家的眼睛看见的自己是个需要治疗、纠正的人。

即使是在教授查尔斯的天赋学校中,在同学们的眼中,琴都是个另类般的存在而被躲避。(这在上部《X战警:天启》中已经有过很多桥段铺垫)

而这种长期的压抑,就会形成荣格所说的另一种人格阴影理论,既“人格阴影是精神中最隐蔽、最奥秘的部分。由于它的存在,人就形成不道德感、攻击性和易冲动的趋向。”

越是被压抑在意识之下不被表达就越黑暗密集,“如果与意识隔离开来,它就永远不会被修正,从而就倾向于在潜意识的某一时刻,突然地爆发出来”。

琴的问题就出在了这里,当她害死母亲,被父亲抛弃而被X教授收留后,查尔斯不是引导她去面对,去整合她的的意识,而是在幼年琴的脑意识里面竖起了一面墙,把阴影与琴的记忆意识隔离开来,但注定有一天会突然爆发。

作为心理学博士,查尔斯应该知道埋藏一个人的阴影危害有多大,但他还是这样做了,所以后来汉克骂他,都是因为他的自以为是,害死了瑞雯。

黑化掉的琴,也就是在找回记忆得知真相后,完全的掉到了负面的阴影里面,从而多年的累积瞬间爆发,黑化。这完全符合荣格的阴影理论。(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那么解决的办法,只有整合她的意识,让她感受到爱。这也就是后来关键时刻,查尔斯让琴进入他的意识里面,让琴看到查尔斯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源自爱和保护。即便是在她掉入阴影中,并无意中杀死了瑞雯后依然去无条件的包容她。

从而用一次次的爱,让她从偏执狂的阴影中,有力量挣脱出来,同自己的过去和解。

这原本是琴八岁时查尔斯应该做的,那时琴的力量尚且在他的应对范围内,他能够经受得起琴对力量的“滥用”。到了琴长大时再爆发,力量呈几何数字增长,事情遂失控。

这也体现在琴最后与劳模姐扮演的外星女王同归于尽时最后说的那句全片的点睛之笔:“爱,让我更强大”。

让人失控的是附着在情结上的爱,查尔斯无条件的真爱使她强大,终获自由。而这也是全片作为整个X战警系列完结篇的主题。

所以说,琴的这一瞬间黑化,是完全符合她个人的剧情逻辑和人设的,只是掐头去尾,一个半小时的影片真的整体过于仓促和潦草,很多情节交代的并不深刻。

“圣母婊”的生态理论现实存在

再来看《哥斯拉2:怪兽之王》被狂疯狂吐槽的地方。

片中法梅加扮演的罗素教授,认为整个地球已经被人类的工业化进程污染殆尽,认为这些巨兽就是自然秩序的维护者,可以再度让地球生态回复到平衡位置之上。

很多观众认为这就是纯扯淡,完全是编剧和导演疯了,而片中的罗素教授也被影迷们冠以“圣母婊”的称谓。

同样,我们暂且不提影片其余的情节是否苍白,仅就这一点来说,编剧真的疯了吗?

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倍以上。

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死亡人数9.3万人,致癌人数27万人。

但令人惊奇的是,在事故发生多年后,隔离区内变成部份野生动物的天堂。这引起了科学界的研究兴趣。研究人员发现虽然动物也饱受辐射之苦,但比起人类对它们的伤害是非常轻微的,所以对它们而言事故的发生反而是好事。

在隔离区内的动物比如老鼠已适应了辐射,它们和没受辐射影响地区的老鼠寿命大约相同。下列为隔离区内再度出现或被引入的动物:  山猫  、  猫头鹰  、  大白鹭  、  天鹅  、熊  、  欧洲野牛  、  蒙古野马  、  獾  、  河狸  、  野猪  、  鹿  、  麋鹿  、  狐狸  、  野兔  、  水獭  、  浣熊  、  狼  、  水鸟  、  灰蓝山雀  、黑松鸡、  黑鹳  、  鹤  、白尾雕。

而这其中濒危物种山猫的出现更是让研究人员兴奋不已。

而出现这种情况,隔离区的负责人认为这是因为做为隔离区,这里人迹罕至,没有猎杀与农耕对动物和生态的破坏,而使得辐射地区却反而成为了生态天堂。

通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三十年来的隔离区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的繁盛,我们看到,其实罗素教授的这种生态保护理论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只不过她采取了一种极端的形式——释放怪兽。因为在人类根本无法自控工业污染的情况下,催生出这种极端生态保护主义,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有网友会说,那直接炸核电站不就完事了。但直接炸掉全球所有核电站所产生的辐射,化学,物理及生态层面的反应那将是乘几何倍数般的连锁扩大反应,并不是原生态的手段,而且完全是不可控的。(罗素手里是有“奥卡”的,所以她认为怪兽虽然可怕,但可控)

她想不惜牺牲部分人类的生命,通过怪兽摧毁城市,并留下辐射,从而使城市变为无人区,然后实现生态的自然恢复。这个想法在理论上,逻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只是做法极端,而且被基多拉给搅了局,最终失控。

所以,有些时候或许只是因为受制于影片的时长,或许只是因为情节人设的某种瑕疵,再或许是因为观众对某方面知识的不了解,而导致了我们认为某些影片剧情上的不合逻辑。

当然,这两部影片确实某些地方存在剧情上的问题。

但如果您要是说,扯淡,我看个电影还得先去学习心理学、生态学的知识才能看吗?那一个纯商业片的爆米花电影,咱看着爽就行呗,还非得像分析世界名著那样较真,不就没意思了吗?

您说是吧。

参考文献:1.《论潜意识心理学》荣格年

2.《切尔诺贝利三十年》纪录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