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因为太蠢而灭绝,鸮鹦鹉曾遍布整个新西兰,如今却仅存一百多只,是极其濒危的物种。那么它到底有多蠢呢?这么蠢又是如何存活至近代才几近灭绝呢?我们本文来聊一聊这种看起来就显得十分蠢笨的鸟。
熟悉鸟类分类的朋友都知道,“鸮”指的是猫头鹰之类的鸟,而“鹦鹉”则是鹦鹉科下的鸟类,那么这个鸮鹦鹉是个什么东西呢?它其实是长得像猫头鹰一样的鹦鹉,如果不告诉你鸮鹦鹉是鹦鹉科鹦鹉属下的鸟类,很多人会认为这种鸟是猫头鹰。
看一眼图片你就会问,怎么会有长得这么蠢萌的鹦鹉?鹦鹉的眼睛都是长在头部两侧,而鸮鹦鹉这个家伙的眼睛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如果不看它的头,还以为这是只老母鸡,它的羽毛颜色远没有其他鹦鹉的艳丽。
不仅如此,鸮鹦鹉还有个与其他鹦鹉不同的特点,它们不会飞,是地球上唯一不会飞的鹦鹉。你可能会说,可能就是因为不会飞才导致灭绝的,这一点确实不假,可它为何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抛弃了飞行这种能力呢?
这其实跟鸮鹦鹉的栖息地有关,开头我们就说了,鸮鹦鹉曾遍布新西兰。新西兰是什么地方?那曾经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新西兰所处的大洋洲与其他大陆相隔甚远,这里的动物演化历程与其他大陆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大洋洲就特有的有袋类哺乳动物,袋鼠、树袋熊等,这在其他大陆是不存在的。另外,大洋洲自古以来就缺少大型肉食动物,那么生活在这里的草食性动物和鸟类就不会受到天敌们的威胁。
鸮鹦鹉也是如此,在缺少天敌的栖息环境里,飞行能力显然是没必要的,而且飞行还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鸮鹦鹉就失去了飞行能力。同样生活在大洋洲而不会飞的鸟类还有几维鸟等,不过它如今也跟鸮鹦鹉差不多快灭绝了,也是极度濒危的物种。
那么鸮鹦鹉究竟有多蠢,竟然被人认为是蠢死的?看看人们对鸮鹦鹉的描述你就明白了:
鸮鹦鹉笨到不会飞,它们的叫声很大,常常把天敌吸引过来,而一旦遭遇了天敌,它们又会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这不摆明了把天敌叫过来捕食自己吗?另外,鸮鹦鹉一点都不好害怕人类,它们见到人类不仅不会跑,同样也是站在原地等着人抓。
所以你看,这个不会飞的家伙见到天敌或者人类都不知道躲,而且有时候会大声叫唤把天敌吸引过来,这种习性能不灭绝吗?而且它们体型较大,其肉质对天敌和人类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一些人认为鸮鹦鹉就是因为自己太蠢而灭绝的!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鸮鹦鹉真的是因为蠢才惨遭灭绝,那么它们如何能存活至今呢?这么蠢的鸟不应该早就灭绝了吗?如果能想明白这一连三问,你就会发现鸮鹦鹉肯定不是蠢死的。
事实上,鸮鹦鹉的上述“蠢笨”的习性恰恰是它们自保的方式。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大洋洲缺少大型食肉动物,鸮鹦鹉几乎不会受到掠食者的威胁,它们这才抛弃了飞行的能力,而且一直存活的很好,起码在欧洲殖民者登陆大洋洲之前,它们的生活还是很滋润的。
鸮鹦鹉的叫声很大,也是因为它们无所畏惧,反正栖息地又没有天敌,叫声大一点亦不会怎样,而且叫声大有利于鸮鹦鹉种群间进行交流,求偶或者传递信息都需要通过叫声来完成。
至于鸮鹦鹉遇到危险就站着不动,你看一下图片就明白了,鸮鹦鹉的羽毛颜色是*绿相间的,这种颜色与森林里的植物颜色十分接近,如果它们待在草丛中一动不动,你甚至都很难发现它。所以说鸮鹦鹉一动不动不是因为傻,而是只有不动声色才能避免被对手发现,这是一种自保措施。
而鸮鹦鹉不害怕人类这一点,才是它们几近灭绝的原因之一。鸮鹦鹉自古就生存在一个无人的环境里,对人类非常陌生,它们不知道这个两脚直立的动物会将它们当成食物。人类踏上大洋洲之后,发现这里的鸮鹦鹉体型较大,不会飞,而且遇人不躲,于是便大肆抓捕鸮鹦鹉来吃,简直比抓鸡还容易。
但仅仅是人类抓捕使用,还不足以让鸮鹦鹉灭绝,毕竟当鸮鹦鹉数量不太多,寻找起来比较困难的时候,人类就不会再花大力气去抓捕它们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的呢?答案是流浪猫。
大洋洲原本没有猫,而外来殖民者将一些猫猫狗狗带到了该地,一些被弃养的猫流落到野外,由于缺少天敌以及猫本身的繁殖能力较强,流浪猫在野外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种群。这些流浪猫在野外大肆捕食鸟类,那么不会飞的鸮鹦鹉当然就成了流浪猫的美食。
除了人类和猫的捕食,鸮鹦鹉几近灭绝还跟自身的繁殖特点有关系。与其他大部分鸟类一年至少一胎不同,鸮鹦鹉的繁殖期与新西兰当地一种叫陆均松的松树的松子数量有关。陆均松的松子数量多时,鸮鹦鹉就会繁殖,如果陆均松的松子数量较少,那么鸮鹦鹉就不会繁殖。
陆均松每隔三五年才成熟一次,而且大部分松树几乎在同期成熟,也就是说这种松子要么没有,要么就一大堆。这使得鸮鹦鹉三五年才繁殖一次,这种习性本身就会影响鸮鹦鹉数量的增加。而且,如果鸮鹦鹉的食物丰盛,它们产下的卵孵化出的雄性会更多,严重影响性别平衡。
所以说,鸮鹦鹉并不是蠢死的,而是人类以及带来的天敌让它们几近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