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邮票的历史记忆古代食用猫头鹰的宫廷陋习
TUhjnbcbe - 2023/8/2 20:15:00

鸮(xiao)为何物,猫头鹰的学名也。“赐鸮羮”其实就是赏赐你用猫头鹰烹饪的汤食。这是古人的一种习俗,如果放在现在就是违法之事。因为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有医书中提到猫头鹰有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但因治病而违法就得不偿失了(附图为印有古代宫廷赐鸮羮画面的邮资明信片)。

印有赐鸮羹图案的邮资明信片

古人食用猫头鹰是有原因的,除了它的叫声令人恐怖以外,对它的生活习性一无所知恐怕是主要原因。《东周列国志》提到,颍考叔为了劝讽郑庄公和母亲姜氏和好,特意准备了一只鸮来给郑庄公下酒。郑庄公不解,颍考叔便说:鸮是一种恶鸟,母鸟含辛茹苦将它喂养长大,到头来却将母鸟吃掉,是天底下最该被吃掉的东西。《尔雅》中提到,鸟少美而长丑,为鶹鷅(也有称流离,猫头鹰的一种)。意思是流离这种鸟,小时候长得好看,但是长大了就变得丑陋了。长相难看次要,关键是小时候很乖巧,长大了,凶相毕露,吃掉了哺育自己的母鸟。《草木疏》中说:枭(鸮)也,关西谓之流离,大则食其母。许慎的《说文解字》更直白:枭(鸮),不孝鸟也。晋代的张华编了一首三字经:鸟在巢,母哺之,羽翼成,啄母目,翔去也。宋代的罗愿还为其增加注释,认为枭(鸮)不知报恩,长大之后仍然要从母鸟嘴里索食,得不到,就把母鸟啄死吃掉。可见,枭(鸮)是一种鸟类中的啃老族,而且弑母。现实生活中,经过鸟类学家研究,猫头鹰没有幼鸟食用母鸟的习性,也毫无科学依据,昆虫中的螳螂似乎有孕后食用丈夫的习性。

最早记载食鸮乃每年的夏至,古人认为,夏至这一天,阴气回升,而阴为坤,为大地,所谓厚德载物。但是鸮害母,等于危害阴气,于是用杀鸮的仪式来保护阴气。手段也积极残忍,都是将鸮活活剁碎完事儿。《史记封禅书》则称,鸮是阴性动物,夏至时,阴气最弱所以杀鸮祭祀地神。

到了汉代,汉武帝崇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之人们逐渐形成的上述观念,猫头鹰再次成为反面教材,以此告诫那些不好好爱戴母亲的忤逆之徒,下场只能是被吃掉。汉武帝搞了一出端午赐枭羹给百官食用的做法,据说此做法一直延续的清代,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说:庖捐恶鸟,俎献肥龟”。苏东坡吃过皇帝所赐的鸮羮,他在诗中说:“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意思是,吃鸮羹,是为了联系到帮助皇帝去除不仁不义的人。赐鸮羮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维护孝道,同时也寓意着驱朝中恶人,忠君护主,为君分忧的寓意。

古人愚昧偏见的做法延续了几千年,即使是现代,依旧有爱吃野味的“不仁”人士偷猎猫头鹰大快朵颐,令人气愤不已。就算是猫头鹰有幼鸟食母的习性,那也是它的生存规律使然,用人类的道德观念来衡量它,并捕食它都是错误的。一提到猫头鹰,总有些人会来一句“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每每听到,我总是掩鼻笑之!

嘉兴端午习俗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21.5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邮票的历史记忆古代食用猫头鹰的宫廷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