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就有俗语“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这里的夜猫子,说的就是猫头鹰。在中国民间,一直将猫头鹰视为不祥之鸟,部分农村地区甚至流传着听见猫头鹰叫声后数日内,就会有人死。所以,人民又把猫头鹰称为“报丧鸟”。那猫头鹰真的是不祥之鸟吗?
猫头鹰,学名鸮,是鸮形目鸟类的总称,这种鸟类的种类超过种。众所周知,猫头鹰是一种夜行动物,这主要得益于其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使其能感受夜晚微弱的光。同时,加上视觉和听觉系统的协调,赋予了猫头鹰敏锐的听觉能力。
这无疑是夜间“杀手”的标配了。但是猫头鹰也能单眼紧闭,让眼睛轮流休息,可想而知,一只鸟做出这种动作,会有多萌。
猫头鹰具备一种“隐”声飞行的能力。对于这一点,人们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实现的。只能将其羽翼与其他鸟类相比较,发现猫头鹰沿着羽翼前缘的羽毛很硬,呈锯齿状排列;而在羽翼上方,覆盖着较为柔软的绒毛;绕着羽翼后缘,有着灵活的须边。正因为这种独特的羽翼结构,使其在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低于赫兹,包括人类在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一般是听不到这么低频率的声波的。
猫头鹰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其头部可以自由转动度,这能使猫头鹰在站立不动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视野,进而最大可能发现猎物和天敌。对于其头部可以自由转动度,颈部和头部的血管却一点都不会受到伤害,科学家们用血管造影术、CT扫描和医学成像技术进行研究,发现猫头鹰体内有4种防止头部转动时受伤的适应性结构。
它的脖子处的颈椎有14处关节,比人类的7处颈椎关节,多了一倍;与其他鸟类相比,猫头鹰颈椎动脉进入脖子的位置更高,更松弛;猫头鹰颈部一根负责给大脑供血的主动脉穿过颈椎中央的空穴,空穴的直径比主动脉的直径大9倍多,在颈部转动时,为大动脉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空间。同时,它的骨骼为支撑过重的体重,也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
关于猫头鹰“不祥之鸟”原因的由来,可能还是人们对猫头鹰的误解。由于猫头鹰只吃活食,在城市里几乎见不到野生猫头鹰的身影。它们主要栖息在荒郊野外的树洞里,主要以荒郊野岭和坟地里的老鼠为食,再加上其悄无声息的出场和凄厉的叫声,难怪人们把它视为一种不祥之鸟。
古代还有一种说法,猫头鹰会杀母,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猫头鹰吃下老鼠、青蛙等活物,一段时间后,会将不能消化的骨头吐出来,故人们将其理解成猫头鹰在弑母。
靠着独特的夜视、敏锐的听觉、隐声飞行和自由旋转等本领,猫头鹰被归为猛禽类,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鸟类,但其数量不多,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前面提到了,猫头鹰主要以田间野外的老鼠为食,据说其一年能吃掉只老鼠,而1只老鼠一年平均会吃掉1公斤粮食。这样算来,猫头鹰一年能保护公斤粮食。对于这样一个守护粮仓的卫士,你还会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吗?
关于猫头鹰的介绍,本期就到这里,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