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战争后引发灵异事件,聊斋志异野狗讲
TUhjnbcbe - 2023/10/7 17:20:00
白癜风专家彭洋 http://m.39.net/disease/a_9237725.html

清朝初年,天下未定。有个叫李化龙的乡民,正遇上了夜里行*的官兵,他心下害怕官兵滥杀无辜,于是便躺在死人堆里装死,等官兵远去,他正要起身,却目睹了不可思议的恐怖景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记述了这个故事,篇名叫《野狗》。

于七之乱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

《野狗》一篇,在创作手法上,是不同于其他故事的,翻看整部《聊斋志异》近篇故事,几乎所有故事开头,蒲松龄都会先交代人物和地点,如某生,某地人。《野狗》则是以时代背景开头,“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仅8个字,就把那个黑暗的历史时期呈现在读者眼前。

据记载,顺治年间,满清出入关,时局未稳,还有许多明朝遗民怀揣着复国梦,位处山东半岛的于七就是其中一个,他本是明崇祯年间的武举人,辛苦几十年好不容易博个功名,亡国了,这谁受得了啊,于是在顺治五年,他拉起大旗,领导着农民兄弟在锯齿山起义了。

于七这次起义可谓声势浩大,中途清廷招安一次,并授予于七栖霞总把一职,没过几天于七又一次起义,以锯齿、昆嵛、鳌、招虎等山为根据地,队伍比第一次壮大了数倍,可惜最终被清廷以禁*和山东总督会兵合剿,于七溃逃。从起事到被剿,共历时15年,此后,清廷对于七起义范围内多地区进行了血腥报复,天地为之变色。

史书及地方志均有这次起义的记载,称为“于七之乱”。

乡民李化龙

“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兵过既尽,未敢遽出。”

乡民李化龙,为了避兵乱躲进了山中,到夜晚才敢回家,谁知道路上又遇到了官兵。他担心被发现之后会被杀害,灵机一动,躺在乱尸从中装死。直到官兵走远了,还不敢站起来。

有了前面“于七之乱”的介绍,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化龙要进山避难,为什么随处有死尸,为什么直到官兵远去了还不敢站起来——这批官兵,一定是朝廷派来无差别报复余*的。对于李化龙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无论是于七获胜,还是清廷获胜,最终倒霉的,还是他们。

死里逃生

接下来的故事,就令人毛骨悚然了。李化龙正在暗中观察官兵的动向时,死尸从中那些缺胳膊少脑壳的“人”突然一个接一个站了起来,其中一个说说:“野狗子来,奈何?”其他“人”也纷纷表示怎么办!说完,他们又倒下了,四周寂静无声,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李化龙惊*难定,正想站起来逃命,猛地看见一个怪物奔来,那怪物:

“兽首人身,伏啮人首,遍吸其脑。”

刚刚半站起来的李化龙,这回确实跑不掉了,不仅如此,他还把头藏到死尸下面去,一来实在不敢看,二来这怪物以人脑为食,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脑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鸵鸟心态吧,只要看不见,就没有危险。

那怪物终于吃到李化龙了,它扒拉李的肩背,寻找脑袋,李化龙则一个劲拼命把头往死人堆里塞,怪物气急败坏,把周围的死尸都推开,李化龙躲无可躲。正危急时刻,李化龙摸到了一块碗大的石头,趁怪物放松警惕,准备享用美食的刹那,李化龙暴起伤狗,一边叫一边用石头朝着野狗脑袋上砸:

“物俯身。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掩口负痛而奔,吐血道上。”

蒲松龄真是惜字如金,短短20多个字,就把野狗想吃人,结果被人反杀,吃痛逃走写出来了,而且写得生动传神。这要找个说书先生来说,这20个字能说上一天一夜,足见蒲松龄的笔力。

野狗

再看这野狗,前面说了它的形象,是“兽首人身”,爱好是吸人脑,这就足够骇人了,后面又说它的叫声如(chī)。

鸱是一种古书上记载的鸟,最早见于《山海经·西山经》:

“三危山……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

印度神话中也有,是一种长有美丽羽毛,声音悲苦的神鸟,据考证,印度神话中的鸱鸟,应该是濒临灭绝的花冠皱盔犀鸟。

《野狗》中的鸱,既非《山海经》里面一首三身的怪鸟,也非印度的神鸟,而是猫头鹰的一种。我为什么要在野狗的故事中,用不小的篇幅来讲一只猫头鹰呢?

因为在古代,猫头鹰又叫,也叫夜猫子,俗话说“夜猫子进屋,无事不来”,因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如果它飞进家中,就一定会带来灾难。而猫头鹰之所以让人讨厌,它在夜间嚎叫是一大原因,猫头鹰的叫声,凄厉可怖,在夜间叫起来,不但让人心烦,而且让人害怕。

《野狗》这篇故事,一开始就讲了杀人如麻的黑暗背景,接着又有死尸复活的恐怖景象,然后是野狗吃人的骇人画面,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恐怖和不祥的气息,这时候,突然让野狗发出猫头鹰一样的叫声,结合民间对猫头鹰不祥的认知,就更让人感到害怕了。

野狗被李化龙砸得吐血逃走,你别说,老李还真是胆大,他还不赶紧逃跑,而是走上前去观察野狗吐了什么,只见:

“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余。怀归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

血中有两颗牙齿,中间弯曲,两头尖锐,长四寸多,老李把牙齿捡起来,拿回乡里给大家展示,没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

野狗到底是什么?

野狗到底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它兽首人身,又有猫头鹰一样的叫声,怎么看都不像是狗啊,所以在文中,除了题目,以及死尸复生时提到“野狗”二字,其他地方都是用“物”(指怪物)来代指。

其实,我们仔细推敲这个故事就会明白,野狗,其实是一种暗喻。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背景之下,对老百姓进行报复的官兵的血泪控诉,于七的叛*早已被清缴,朝廷也株连大狱,只因为一些存在的可能性极小的残*,官兵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寸草不生。

堆积如山的无辜老百姓,为什么会死而复生,只为传达“野狗子来,奈何”的信息,活着时,要被官*剿杀,死后还要被野狗子“啮人首,吸其脑”——无论于七*,还是朝廷官*,他们都不体恤老百姓,不就如怪物、如野狗一样么?

《聊斋志异》卷九还有一篇《公孙九娘》,也是讲的于七之乱,如果把这两篇故事对照着读,你会更清晰地了解那个时代,更能理解蒲松龄把给老百姓带来灾难的人,比作“野狗”的用心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争后引发灵异事件,聊斋志异野狗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