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是我今年看过最倒霉的剧,没有之一。
前3篇扒了演技/美学观、生活环境、美食/造型,今儿收官:深扒「礼仪」和「外景」。
礼仪
如懿传真的是一生一次的大剧。
就连“大的卤簿仪仗”这种超级难拍出来的东西,都在这个剧里成形了。
在这之前,没有一部剧做到过。
因此,如懿传的清宫礼仪妥妥的「活久见」系列啊,错过等十年呐。
活久见场面一:乾隆登基
虽然*登基徒步走丹陛,被吐槽是在“攀岩”。但我还是觉得有些人是在跟风黑。
此处咱们再次翻开小本本,复习下如懿传的美学观:
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之上浪漫化。
翻译一下,人家走的是虚实结合的路线。
尬黑?不约。
首先,皇帝走丹陛的确有历史记载,只是非常少见。其次,相较于乘舆,剧组选择让*亲身走过丹陛,是为了镜头的美感。
实际画面呢,也非常震撼,你们来感受下。
一鸣鞭
看剧的时候我吓了一跳,这个鞭子怎么这么响?
原来它是用*丝编成的,鞭梢涂蜡,打在地上震天响。名字叫“静鞭”,相当于“不要逼逼,保持安静”的意思(手动狗头)。
二击鼓
三设丹陛大乐
历史上因为还在国丧期,因此乐器设而不作。难怪,我说剧里怎么没有乐声响起。给礼仪老师点个赞!
四皇帝前往太和殿
霍大猪蹄子出发啦!
广场上千人跪拜迎候
天哪,第一次在一个剧里看到故宫广场的全貌,如懿传真敢拍啊,这一定是史上最长红地毯了吧!
俯瞰丹陛,我再次惊呆了。
原来不止广场,丹陛之上也排满了仪仗。
一共三层:最下是诵经喇嘛,中层是丹陛大乐,最上是文武百官
呐~这个视角可以凑近看丹陛上设而不作的乐器,以及坐镇的喇嘛
两侧“全程陪跑”的官员,拥护着皇上一齐上太和殿
你们发现没,如懿传真的将清皇帝登基“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的路线拍出来了!!!鸡冻到模糊有没有!
以前在故宫听导游讲这三个殿的作用时,脑子里一点画面都没有,感谢如懿传帮我打开想象力哈哈哈哈
五入太和殿落座
最后,三跪九叩大礼
在鸣赞官的口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礼。
这个「千人跪拜」的画面完胜啊!
从没在一部剧里看到这么震撼的行礼画面,千人动作整齐划一,肃穆庄严气壮山河。
为了这几个镜头,剧组一共请了名群演!没错,是真的千人跪拜哦!
三跪九叩礼本就复杂,这么多人动作想要整齐,光排练就得费多少神啊?
霍乾隆的登基大典,我给满分!
活久见礼仪二:御门听*
以前听故宫导游吐槽:很多清宫剧在金銮殿上早朝,其实人清朝皇帝明明早上是“露天办公”!当时我还不信(捂脸跑)
因而如懿传,将皇帝早朝搬到了户外,真正拷贝乾隆时期在广场听*的画面
御门听*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务的一种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称早朝。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到奉天门(太和门)早朝。清初“御门听*”移至乾清门。如在宫外,则依皇帝的行踪而定
说到这儿,脑洞比较大的盆友大概已经开始操心了:
1/户外办公,那皇帝不得晒死?
咳咳,虽然叫门,但其实是个有屋顶的亭子啦,不存在雨淋日晒的问题,而且人家是拂晓时分上朝,中午之前就下班了。
2/这是一个考验听力的活?
广场虽大,但有事启奏的官员会按序排队,逐一上丹陛,到皇上案前回话,离得很近哒,而且酱紫还能保密哟。
活久见礼仪三:皇后封后
皇上登基的戏份,或多或少在别的剧里曾瞥见一二,但封后大典真的是「荧屏首秀」啊!
从如懿穿皇后朝服的这个镜头开始,我的内心OS一直是:牛逼!
不得不感叹汪俊导演的镜头太厉害了,这是我看过的史上最霸气的穿衣服的画面。
这种霸气,不是那种故作“霸总”范儿地甩披风撩袖子,而是饱含历史底蕴和厚度的大气。
截图看不出一二,大家阔以亲自去剧里体验下:
一件衣服,如何拍出「千*万马」的感觉。
朝服加身后,接下来
一册宝来了
你们的“白月光”富察傅恒,带着皇后册宝,举着*辣椒,啊不,是「金节」来迎接皇后
这个长得像泡椒的叫金节,在许多重大场合由主史节所持,代表皇帝本人。(没错就是这么魔幻哈哈哈)
突然发现,傅恒身后的太监们挑的这两个“担子”,上面放的正是皇后的册和宝。
之前看剧我都没注意到,妈耶,如懿传真是每一帧画面都经得起推敲。
后宫行道上铺满红毯,门楣上还挂满了彩带。
彩带好评!
大典的喜庆落在了每一个细节里,因此当镜头拉远俯瞰时,整个画面大气磅礴底气十足。
二交接册宝
这个礼仪的细节做得也特别好。
傅恒是外臣,不能进后宫,因此由内务府总管秦立接下册宝,送到如懿宫里。
交接过程一气呵成,又肃穆万分。
三授册宣宝
如懿接过金碧辉煌的册宝
女官宣读册封诏文
四跪拜礼
女官宣读完毕,如懿便对着代表乾隆这个大猪蹄子本蹄的“*辣椒”,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五前往太和殿
迎接皇后入太和殿的仪仗队伍,早已在宫门候着
内宫行道两侧,傅恒来时站着的宫女太监,此时悉数跪下
六鸣鞭击鼓奏乐
鸣鞭、击鼓
这里要给礼仪老师加鸡腿。
拍*的乾隆登基时,因为是在国丧期,乐器均设而不作。到了*的封后大典,各种不明觉厉的乐器都派上了用场:
七走向皇帝
这个视角,整个广场一览无余,简直是视觉大片:
丹陛之上立着嫔妃与高阶官员,再往下是丹陛大乐的乐队、喇嘛,最下面的广场站着文武百官。
莫大的广场,如懿一个人朝皇帝走去,慢慢步入那无人之巅。
这一段音乐大气磅礴之中带着哀婉,暗示如懿的命运从此发生转折。
当*登上丹陛台阶,8米高的石阶之上只有她一人前行的背影时,从这个俯拍的角度看过去,太震撼了!
高处不胜寒,大抵如此吧。
最后,如懿终于登上丹陛,和等在那一头的乾隆同框了。
她走到皇帝面前,行礼谢恩。
八群臣跪拜
帝后携手,站在万人之上
接受群臣的三跪九叩礼,礼成。
如此繁复的礼节,如懿传剧组竟然一一拍了出来,丝毫不马虎。大佬,你看我跪的姿势标准不?
活久见礼仪四:抱腰贴面礼
如懿传里的礼仪,不光有登基封后这样的浩大场面,也有生活化的表达。
日常嫔妃间、君臣间的礼仪,看清宫剧比较多的瓜友们,也都司空见惯了。但是如懿传里却有一个礼仪让我过目不忘:
如懿封后之后,母亲进宫与她相见。一见面,俩人行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礼。
这叫「抱腰贴面大礼」,先是*蹲下抱住母亲的腰,然后母亲俯身与*贴面。
非常亲密有没有?
从肢体语言里大家也能get到,它表达的是一种相思成疾的亲情。在满族,这是一种大礼,但是在清末基本消失了。
其实一部剧容量有限,但如懿传能将被遗忘的东西拾叨起来,为历史打开一小扇窗,真心难得。
外景
宫墙内的礼仪恢弘震撼,宫墙外的景色也尽显盛世之美。
如懿传的外景,轻易别看。
因为会把人的眼睛宠坏,再看别的剧你可能入不了眼。
宠坏眼睛系列一:木兰秋狝
一向只活在演员台词里的秋狝涉猎,终于粗现了!!!
以前看皇帝涉猎,总觉得不就杀几只动物嘛,为啥听起来,人人都觉得是顶级奢华享受?
看了如懿传的木兰秋狝,我懂了,那是因为之前剧里看到的涉猎场景太假了啊!
如懿传,全部来真的!
壮阔草原,云卷云舒1/真的大草原
为了拍好木兰秋狝,整个剧组浩浩荡荡几百人,“拖家带口”一路向北来到坝上——离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木兰围场所在地。
也就是说,木兰秋狝真的是在木兰围场拍的。
「实景拍摄」,不光是烧钱,精力和时间也是巨大消耗。
但是拍出来的视觉盛宴,抠图剧看了大概会脸红吧。
草原秋色牧人饮马在草原上的帐篷,也是一砖一木实搭的。
帐篷以皇帝住处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来来来~~~近距离感受下*的皇帝帐篷
不愧是皇家,户外露个营都如此奢华!(捂脸)
2/真的骑马
其实许多马戏,都是骑在假木马上假装晃啊晃。
尔康:干嘛cue我?但木兰围场涉猎,以*为首,从皇帝、皇子到侍卫,全部是真的骑马
万马奔腾,令人心潮澎湃。
皇帝随行打猎的马车,也一齐往草原深处奔去
二人并骑,也是美不胜收。
乾小四和如懿一起骑马的画风,是天苍苍野茫茫,岁月静好
和炩妃一起,是策马奔腾放肆high
夕阳西下,俩人的背影美呆
就这个简单的场景,导演拍了很久,算着俩人之间的距离怎样在镜头里最美,一直喊“建华,远点,再离远点。”
如懿传的镜头,是一种极致的美学捕捉。
3/真的动物
木兰围场出现的动物,都是真的动物。
真的熊
真的猎狗
真的鹰隼
用真的动物就够了吗?
不,如懿传在挑品种的时候,非常讲究。
比如木兰秋狝大典正式开始前,兵卒们放的这一排猎犬,小东西是不是长得有点儿别致?
这叫「灵缇犬」,原产自中东地区,是一种古老的视觉型狩猎犬。
乾隆喜欢用这种猎犬狩猎,是有历史记载可循的,因此剧组用了这个神奇的品种。
再比如,天空飞的鹰
这个其实不是鹰,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鹰隼,隼的眼睛是黑的和鹰不一样。
但是哦,真的动物,往往存在不可控的危险。
所以如懿传剧组实力演绎:用生命在拍戏啊。
熊追着导演跑狩猎结束之后,晚上的宴会,排场也可圈可点:
光摔跤手就用了20个
还请了蒙古舞者
除了常见的蒙古乐器,特地找了一对稀有的蒙古鼓
整个木兰秋狝,壮哉美哉!乾隆当年的涉猎盛况,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宠坏眼睛系列二:下江南
下江南,不同于微服私访。
如果说微服私访是徒步搭车,那么下江南,相当于报了个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的旅游团。
如懿传的下江南,到底有多壮观?
出发之际,城门大开
中间是皇帝的马车和侍卫大*,走正门
队伍两侧是后宫车马,靠墙根儿的道路两旁,各跪着整整五排的宫人。
声势浩大,诚不我欺啊。
队伍行过紫禁城郊外
最后上了船
一路行进
插播一句:这个航拍视角太壕了,憋拦我,我要为剧组爆灯
终于来到了苏州
原来船队在河道里航行,是这么地霸气威武呀
不怕大家笑话,其实我是看到这里,才反应过来,下江南全部行程是在河道上完成的:乾小四拖着全家老小,带着船队,一路沿河道南下,每到一个地方就下岸“玩耍”。
穿过苏州城,两岸百姓鸦雀无声,纷纷跪拜。
最后,浩大的船队在码头停靠
这江面,简直被霍乾隆全家承包了啊
上岸之处,还有牌匾高耸,歌功颂德
岸上也早有官员迎候,排列齐整,山呼万岁
仔细一瞧,跪倒的官员身后,竟还有一排保安,啊不,是戍守的兵卒
这一套“下江南超豪华商务游套餐”,我服了。
大家猜猜这是在哪儿拍的?
答:真的是在苏州太湖里拍的!
而且剧组,真的造了皇上和皇后的船!
*的皇帝船
*的皇后船
工匠既要保证外形的美观,也要保证安全,因为造出来的船真的会在太湖里开啊!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真的太湖,不是很多剧组用的那种“小池子”哦
除了为首的3条船,其余船只用的是特效
但如果不说,我根本看不出来是特效啊喂!
如懿传的外景,大景壮阔万分就罢了。就连一个小景,也是「舒适度」满分。
比如南巡途中,霍乾隆在杭州西湖边举办家宴。为了复宠,玫嫔、庆贵人、炩嫔三人排队进行“水上卖艺”:
玫嫔和庆贵人乘着莲舟
一个弹琵琶
一个唱曲儿
炩嫔的出场更是特别
湖面先是出现一排小舟,舟上有把巨型的扇子徐徐打开
紧接着炩嫔拈着梅花、乘着小舟
一路翩翩起舞,来到湖心中央
美吧?
但除了美,更打动我的是,导演的镜头极为克制。
他克制了特写的冲动,克制了度拍摄的冲动。这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服务于剧情,因此观感极度舒适。
再比如紫禁城的雪景,剧播完了很多人还念念不忘。
看剧的时候,保证你随手一截,都能拿来做壁纸。
如懿传的景,是逐帧美丽。
「小结」
在我心里,如懿传就是一部电视剧的顶配。
无论是陈冲邬君梅两大影后时隔30年再次同台飙戏,还是张丰毅的雍正,都只此一份。女主*的神仙演技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有她在,戏稳赢。男主*,以及十几个配角人人颜值+演技双在线。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剧组,配得起这样的演员阵容了。
曾拿过很多奖的汪俊导演,我也要被他圈粉了。如懿传整部剧,有航拍、俯拍、各种缓缓推进的镜头,以及美轮美奂的空镜,还有精美到乍舌的打光和构图,把观众看的如痴如醉。
服化道上,更有韩忠、张叔平、陈同勋等大师共同坐镇,献上了一场值得载入经典的美学盛宴。
而我看这部剧的视角,也上升到了一种美学享受。
在我眼里,《如懿传》是一幅清宫生活图。
它恬淡、耐人寻味,相比我们常说的“追剧“,如懿传更适合去品。
如果你喜欢古代生活,一定会很享受如懿传的皇家生活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