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创作经典作品,他倾尽一生心血,最终倒在
TUhjnbcbe - 2024/3/5 17:30:00

年5月28日,在山东莒南县大店村召开了一个三四千人参加的斗争大会。

当时参会的农民们群情激愤,他们争前恐后地控诉着一个姓庄的地主,控诉他横行乡里、残害无辜、逼死人命的种种罪行。

“平鹰坟”——压迫和剥削农民的缩影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山东莒南县,一只由庄姓地主养的鹰飞到贫苦农民魏老汉家抓鸡,被魏老汉打死了。地主不仅将魏老汉*打一顿,还让魏老汉给鹰出殡。魏老汉无可奈何,卖地给鹰买棺材,披麻戴孝把鹰埋在自家院子里,还竖了碑。他的母亲在庄姓地主的种种逼迫下被活活气死。

庄姓地主的种种恶行,是旧中国地主阶层压迫和剥削农民的一个缩影。

在广袤的中国农村,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却掌握着70%~80%的耕地,他们中有不少与官僚、*阀勾结在一起,任意欺凌、残酷剥削农民。

年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就真实反映了旧中国的农民深受地主恶霸的压迫,而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

00:57

歌曲《北风吹》

“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让农民翻身做主人、推翻封建剥削制度是中国共产*自成立之初时就设立的目标。

年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很多地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因此,继续推进土地改革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要的*策之一。

年6月30日,中央人民*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各地不断推进。

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开展起来的?

00:38

土地问题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中国共产*为了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一直都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

解放区的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纷纷参*参战、支援前线,从而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

00:42

从年冬开始,土改工作队深入到农村访贫问苦,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开展对地主恶霸面对面的斗争。由农民协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进行重新分配。祖祖辈辈受剥削压迫的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在地桩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春雷一声平地起,斗倒地主分田地。农民翻身心欢喜,感谢恩人毛主席。

“斗争大会”促“土改”

然而,在一些地方,土改一开始并不顺利。

有些农民害怕“变天”,怕得罪地主被反攻倒算。地主阶级中一些顽固分子极力反对土改,有的甚至组织了地下武装,公开暴乱。

针对这种情况,土改工作队就通过召开斗争大会,对地主分子进行面对面的斗争,由农民协会来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重新分配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

听*史专家江英详细讲述

土改运动当中发生的故事

截止到年春,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消灭,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年,画家王式廓为了揭露控诉残酷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历史罪孽,生动表现中华大地千百万农民为打破千年封建枷锁而掀起的土地革命风暴,创作出了素描作品《血衣》。

这幅画作以其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经典作品。

“在中国美术的现代篇章里,《血衣》这件作品拥有它特殊的和特别有分量的地位。它是在新中国的美术史册中唯一一件用素描的方式来表现重大主题的作品。”

——美术评论家范迪安

画家王式廓突出描绘了一位长时间受到地主阶级压迫的农民妇女。她位于画面最高的位置上,十分突出和醒目,正高举着血衣进行控诉。

而为了烘托妇女的控诉,王式廓还专门描绘了一个孩子抱住母亲的形象,由此来强调血衣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

画面中这位双目失明的母亲的形象,紧皱双眉、咬紧牙关的动作,充满了对地主阶级压迫统治的愤恨。

地主恶霸的形象被放到了画面之中,而且位置摆的恰如其分。他与控诉者之间形成一种关联,在农民群众的控诉之下低头认罪,但是又有一点心有不甘的神情。

“这个地主恶霸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阶级,是一个压迫人民的阶级。”

——美术评论家范迪安

主席台上是这次控诉、批斗地主大会的主持者,他们由农民代表和解放*干部组成:

一位是土改工作队队长,他向苦难深重的被压迫农民投去无限关切的目光。

旁边的农民代表拍案而起,他心中的愤怒难以抑制,在表情中展露无遗。

台上以中间的农民代表为定点形成一个三角形,象征着在土改中,中国共产*和部队是农民最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素描形式——创新探索

点击视频,听美术评论家范迪安讲述

画作《血衣》以素描形式呈现的原因

画家王式廓是一位从延安走出来的革命画家,是20世纪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的画家和人民艺术家。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多次参加在北京京郊的土地改革运动,也对在斗争大会中控诉封建压迫的农民的身世和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开始构思这幅美术作品。

“通常素描被认为是习作,但是他要用素描来表达一个宏大的主题、表现一幅大型的创作,这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就是一种艺术创新和探索的思维。”

——美术评论家范迪安

“血衣”——灵感何来?

在收集《血衣》创作资料的过程中,画家王式廓就把脑海中一些人物形象尝试勾了几张草图,结果都不满意。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式廓在土改资料中看到一个农民正拿着沾满鲜血的衣服向人们控诉地主的罪恶,他突然找到了创作灵感。由此,血衣成为了整个故事情节中的关键道具。

通过大量的采风和资料收集,王式廓开始了艰辛的创作过程。后来,他用了9年的时间最终才完成了素描作品《血衣》。

毕生心血倾注大半个艺术生涯

《血衣》是画家王式廓以毕生精力呕心沥血浇灌出的代表作。这一规模宏大的艺术工程始于年,前后历时23载。它不仅包括为《血衣》创造的37幅人物造型素描系列、历年大量素材素描作品及年最后完成的这幅大型素描作品《血衣》,还包括年后陆续创作的几十幅油画肖像系列和未完成的大型油画《血衣》。

年末,他开始创作真人比例的油画作品《血衣》。然而,年5月22日傍晚,王式廓因劳累过度昏倒在画架旁再没醒来……

万分遗憾,这幅大型油画《血衣》因他突发脑溢血去世而成为一部“未完成的交响乐”。

年6月22日,“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经典中的*史主题展”开幕。《血衣》这幅作品在迎来中国共产*百年华诞之际,再次与观众见面。人们在《血衣》作品前驻足流连,心情激动。

如今,70多年过去了,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中国人正以全新的起点向农业更加高质高效、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的奋斗目标而迈进。

土改运动中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血衣又是如何成为整个故事情节中的关键道具?

让我们跟随中共*史专家江英、美术评论家范迪安一起,了解素描作品《血衣》背后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创作经典作品,他倾尽一生心血,最终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