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明月说聊斋鸮鸟,一个夜猫子进宅的
TUhjnbcbe - 2024/4/25 18:53:00
白癜风需要怎么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8/u7okk3q.html

先讲故事,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山东长山县有个姓杨的县令,为官极其贪婪。

有一年,朝廷派兵西征平叛,由于军马短缺,康熙帝就下令购买民间的骡马用来运送军粮。这个杨县令正好找借口,开始大肆搜刮。本来朝廷规定按市价购买骡马,可这个杨县令竟然率领手下的走卒,明火执仗,打着官征的幌子,在集上抢夺了百姓和商人的骡马,不但分文不给,稍有反抗便直接下狱,以至当地百姓和来往客商怨声载道,可又无处控告。

当时山东各县县令都因有公务在省城里开会。正好益都县的董县令、莱芜县的范县令和新城县的孙县令三人一起住在旅店里。

一天,有两个山西商人在门外大声喊冤。原来,这两位商人有四头健壮的骡子,被杨县令抢了,出门在外,又远离家乡,丢失了财产,没法回家,他俩打听到各县老爷都住在这里,于是他俩就跑来恳求各位老爷给讲讲情,让杨县令把抢走的骡子还给他俩。

三位县令开始觉得为难,后来见他们可怜,于是便答应下来,正好这杨县令也住在店中,于是三人决定一块去拜访杨县令。

杨县令见同僚来访,就摆酒款待。酒席上,三人说明来意,请杨县令还给商人骡子,杨县令很不高兴,装进口袋里的财物哪有再掏出来的道理。可是三人苦劝,杨县令无奈,只好举杯劝酒,不让他们说下去。然后又打岔说:“咱们这么喝酒也是无趣,不如行个酒令,对不上的罚酒。咱们行的这个酒令必须是说一个天上的东西,一个地下的东西,还要说个古人。再问手拿什么东西,嘴里说什么话,随问随答。各位意下如何。”三人见杨县令不同意归还,又把话岔开,怕再说伤了和气,于是便答应喝酒行令。

杨县令说:我先行令,“天上有个月轮,地下有个昆仑,有个古人叫刘伯伦。左问手拿什么东西,回答是‘手持酒杯’,问嘴里说什么话,说是‘酒杯之外的事不要提’。”杨县令说的刘伯伦其实就是指酒仙刘伶。他这个酒令的意思是说今天来我这里我请大家喝酒,喝酒之外的事就不要再提了。他说这个酒令实际就是封三人的嘴。

三个县令自然明白杨县令的意思,杨县令不给面子,三人很不高兴,于是范县令接着下来继续行酒令:“天上有广寒宫,地下有乾清官,有个古人叫姜太公。手持钓鱼竿,嘴里说是‘愿者上钩’。”说完之后大家都叫好。

下一个轮到了孙县令,孙县令对杨县令很是不满,于是就想用酒令讽刺一下他,于是他:“天上有条天河,地下有条黄河,有个古人名叫萧何,手拿一本《大清律》,嘴里说是‘赃官赃吏’。”

这杨县令一听,脸上很不自在,心说,这明明是讽刺我贪污受贿,搜刮百姓吗?大家都是知县,谁比谁也强不到那里,难道你们做官贪的少吗?现在到来讽刺与我。于是细沉吟了一会儿。说:“我又有了一个:天上有座灵山,地下有座泰山,有个古人叫寒山。手里拿把扫帚,说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说罢放声大笑。三人一听杨县令此言,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谁比谁也好不到哪里去。还是各自管好自己算了。三人互相看看,脸上都很尴尬。

正在酒桌气氛尴尬之时,忽然,有一个少年从门外昂首大步进来,见这少年衣着华丽整洁,风度翩翩,好似公子名士。只见少年对四人举手行礼。说:诸位知县大人在此喝酒行令,小生也来陪各位大人喝酒助兴如何?四人见少年相貌不凡,料定也非凡人,为了缓解气氛,于是就请他坐下,拿大杯让他喝酒。少年笑着说:“酒先别喝。刚才在门外就听见各位大人正行酒令。我也凑上一个助兴如何?

四人大喜便请他行令,少年不假思索,说道:“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个古人是洪武朱皇帝,他手持三尺剑,说是‘赃官应该剥皮’。”说完大笑,一口将杯中酒喝尽。

四人听了酒令大惊,这洪武朱皇帝是前朝的朱元璋,这个人居然敢在清朝官员面前提前朝皇帝,另外他们知道,朱皇帝杀贪官是出了名的狠。

杨县令大怒道:“哪里来的狂徒竟敢如此,难道想谋反不成,来人,给我拿下”。门外县令的手下立刻冲进来要抓少年。哪只那少年一跃,跳到桌子上,衣襟一抖,一缕清风吹来,少年居然变成了一只鸟,这只鸮鸟在屋里鸣叫盘旋,众人手忙脚乱也抓不住,吓的几位县令躲到桌子下面,各个狼狈不堪。鸮鸟随后破窗飞出,落到院子中的树梢上,回顾室中。见他们狼狈的样子,口里居然像人一样发出笑声。店主人和伙计忙冲到树下要拿东西打它,可那只鸮鸟大笑几声就高飞而去。只剩下四位惊魂未定的县令和几个目瞪口呆的差役。

据说后来这位杨县令回去大病一场,好似中了邪,后来调养了好久才得以恢复,病好以后就赶紧辞官回了乡下,从此整日吃斋念佛,隔三差五还开仓济民,广为布施,象变了一个人。而当年他与对酒令之事则被人们当作奇谈,广为流传。

点评:上面这个故事出自《聊斋志异》十二卷《鸮鸟》,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故事讲述一个搜刮民财的县令和同僚喝酒行令时,来个一个由鸮鸟变化的少年,少年以酒令斥责了杨县令等人的行为,然后大笑化鸟而去。这个故事的结尾关于杨县令痛改前非的情节并非原著所写,而是明月为了故事更完整更有意义而加上的。其实作者蒲松龄的本意也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来讽刺那些贪官污吏阳奉阴违,假借朝廷之名搜刮百姓,而百姓们却是敢怒而不敢言,同时也是上告无门,只能假托这个神鸟来表达不满。

正如作者蒲松龄在文末点评的:”朝廷向民间征购骡马,结果健壮的骡马十有七八到贪官的手里,圣明的天子爱惜老百姓的财力,取一件东西必定以同样的价值偿还,怎知奉命而行的人却如此为所欲为呢!巧取豪夺。而猫头鹰无论到哪儿,人们都最讨厌它的笑声,人们总是一起唾骂它,认为它的笑是不吉利的征兆。可是这一次猫头鹰的一笑就截然不同了,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概这笑声和凤凰的呜叫声没有什么区别吧!

中国有句古语:“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意思是说,如果夜猫子到了谁家的院子里,一般都没什么好事情,往往都会有人去世。在民间一直把夜猫子作为一种不祥之鸟。在民间还有另外一句老话“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说的是夜猫子的笑声很吓人,而当夜猫子发出和平时不一样的笑声时,一定会有祸事到来。所以在过去很多地方一直把夜猫子称之为逐魂鸟、报丧鸟。就是这样被人们认为不吉利的动物,居然在蒲松龄的笔下得到了赞誉,笑声也被比作像凤凰的呜叫声一样动听,可见包括作者在内的大众百姓对贪官污吏的不满与怨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欲告无门,只能依靠这样的反喻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发泄愤懑之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月说聊斋鸮鸟,一个夜猫子进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