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26 18:34:00
8月15日,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国内重映的第二天。一群穿着学院袍的“巫师”,戴着口罩,手持魔杖,出现在哈尔滨的一家影院里。“霍格沃兹城堡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我们一阵欢呼,终于成功‘返校了’!”穿着格兰芬多红色学院袍的哈迷马彦博兴奋地说。今年是《哈利·波特》中文版引进20周年。从畅销小说到热卖电影,哈利·波特和他的魔法世界始终热度不减。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总有无数人翘首以盼霍格沃兹的通知书,不论他是20岁,30岁,还是40岁。”1“有求必应屋”“有求必应屋”原本是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一间时有时无的神奇屋子。如今,它成了国内万千哈迷的“家”。“哈迷有求必应屋”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哈利波特迷组织,在国内27个城市都有“分屋”,年出生的配音演员马彦博,是“哈尔滨屋子”的负责人。据他介绍,“哈迷有求必应屋哈尔滨屋子”组建于年年底,由多个资深哈迷组成,年龄跨度从80后到05后,大家一起看电影、读原著,分享《哈利·波特》的最新资讯。这个小圈子门槛颇高,马彦博专门设计了“入群测试”,试题内容诸如“斯内普教授临死前最后看到了什么?”“通往蜂蜜公爵密道门口的雕像要用什么咒语打开?”他每次从“题库”抽取七道原著题和两道咨询题,只有全答对了才能被请进“屋”。最早遇见“哈利”时,马彦博正读初中,成绩不太好,人还老实,在学校总挨欺负,处境很像《哈利·波特》里的铁憨憨纳威。“铁三角”的友情让他艳羡不已,尤其是“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出场让他倍感温暖,憧憬自己也能像哈利一样有个慈爱的教父。然而,也正是《哈利·波特》,帮他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小天狼星在激战中突然死亡,马彦博难过极了,“万万没想到,两行字人就没了”,他合上书伤心大哭。而后来证明,他其实哭早了,后面跟他道别的还有可爱的多比、伟大的邓布利多、忍辱负重的斯内普……马彦博跟无数哈迷一样,含着眼泪尝试接受命运的无常,上完了最初的“生命教育课”。2疲惫生活的慰藉27岁的冰城哈迷小莫,第一次见到猫头鹰是在高三暑假。她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有点儿生气:“我很想问问它,霍格沃兹的录取通知书是不是给送丢了?”小莫和《哈利·波特》的缘分要追溯到高二,那年文理分班,刚到一个新班级,周围都是陌生人。性格外冷内热的她,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好在,后桌的一个女生给小莫推荐了《哈利·波特》,这让她觉得,一下子有了很多朋友,也跟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话题。在所有人物中,小莫最喜欢罗恩。在哈利·波特的“主角光环”下,罗恩最接近普通人,他又馋又懒,学习不好,但小莫最欣赏罗恩的是,“每一次紧要关头,他总能挺身而出,甚至勇于牺牲”。“每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我就会开始回味《哈利·波特》,它带给我的幸福感是不可替代的。”小莫回忆道,上学时她生活拮据,甚至一度为三餐发愁。《哈利·波特》像“守护神咒”一样护佑着她,成为了她窘迫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小确幸。长大后创业艰难,她很多次想过放弃,最后也是靠着反复看《哈利·波特》,一步步撑过来的。23岁的哈迷曹小铭,则是因为《哈利·波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是一名新媒体编辑,家里不但收藏了很多《哈利·波特》的手办、魔杖,还有一座乐高拼成的霍格沃兹城堡,足足拼了一个月。她从高中开始看《哈利·波特》,看完第一部之后就爱上了,之后用了几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八部。“我做过最疯狂的事情,就是一遍遍地给身边人推荐《哈利·波特》,并且成功把姐姐和大学室友变成了‘哈迷’”。值得一提的是,《哈利·波特》不仅把魔法世界带给了曹小铭,还帮她打开了光影世界的大门,让她从此爱上了电影,开始写影评,把从事电影相关的职业当作了奋斗目标。3让梦想照进现实很多哈迷都在成长过程产生过一种想法:哈利·波特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18岁的毛豆是一名高中生,这个00后哈迷,初中二年级在电影频道看完《哈利·波特》后,火速“入坑”。“谁不希望自己会收到猫头鹰的信,在国王十字站穿过九又四分之三,乘上霍格沃茨专列去上学呢?”在毛豆看来,与常见的架空的魔幻题材相比,JK罗琳创造出来的魔法世界太逼真了,仿佛与现实世界相通,“可能你今天还在上学,明天就会骑着扫把去参加魁地奇了。”跟毛豆一样,马彦博曾试图把这种共鸣变成现实。他最喜欢标记着城堡所有密道的“活点地图”,而且还自己画了个“学校版”。初中时,他用流行的隐形笔,绘制了自己学校的平面图,只有用紫外线灯照射才能看见。他还在校园里四处寻找秘密通道,“锅炉房能直通校外”这个重大发现,曾让他激动不已。后来,马彦博把地图藏在了学校的树洞里。神奇的是,毕业2年后,他返校探望老师,发现那份地图竟然作为“战利品”,出现在教导主任的办公室里。“年头久了,隐形笔的笔迹失效了,上面的图案已经显现出来了。可能是某个学弟从树洞里翻出来,被老师没收了。”马彦博笑着猜想。年后的回望如今,34岁的王昊童,每次上班遭遇堵车,心中无比焦虑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要是能“瞬间转移”就好了。也正是因为在年少时阅见了《哈利·波特》里奇幻的魔法世界,让王昊童知道造梦的意义,在长大之后选择了主题乐园的工作,并为了每一次舞台的高光和烟花的绚烂,接受来自职场丛林和繁忙日常的挑战。自从初中迷上《哈利·波特》后,“魔法世界”似乎从未远离她的生活。她的网名叫王麻瓜,家里养的狗叫牙牙,大学室友眼睛很大,洗完头湿漉漉的头发紧贴头皮,会让她想起小精灵“多比”,同事穿臃肿的黑色羽绒服,她感慨“好像‘嗅嗅’啊!”少年时代,对世界充满好奇之时,王昊童和其他哈迷一样,通过《哈利·波特》里的对角巷、霍格沃兹、魔法部……去想象真实世界是怎样运行的,她当时最感兴趣的是魔法本身,以及现实世界中那些奇妙的可能性。长大后,在见识过一些人世的美好与风浪之后,真正触动她的,是里面一个个面貌迥然的人物,他们的成长经历、关键时刻的选择以及矢志不渝的信念。她开始重新打量那些反派,思考个人选择和外部环境对人生的影响,惋惜“伏地魔天赋异禀又有个性,其实跟‘黄药师’很像,可惜终其一生都不理解什么是爱。”20年后回看《哈利·波特》,你会发现,它其实早就向我们揭示了一些人生真相,比如:“对付敌人,我们需要超人的胆量,而要在朋友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样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你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他们确实影响了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前些年,王昊童看过火爆一时的欧美剧,她很喜欢那些有魅力的角色,也体会过被多元价值观冲击的酣畅淋漓,然而她后来反思,“剧中所揭示的欲望、利己和野心,的确看起来很过瘾,可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它们不足以成为支撑人的信念。”而《哈利·波特》,让感受到的是善良、勇气与爱的力量,这些早已在她的少年时代书写了她性格的底色,教会她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坚守底线,并且战斗到底……记者手记:如今,“知乎”上仍有哈迷乐此不疲地分享观影时不易察觉的“彩蛋”,而且不停追问:“赫敏为啥选择罗恩?”“哈利波特老了会有邓布利多那样的地位吗?”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跟哈利·波特一起长大的“麻瓜们”,陆续结婚生子,开始操心柴米油盐。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离开,就像一位网友说的:“用不了几年,这些人就可以陪着自己的孩子,重新回到那充满爱与冒险的魔法世界了。”来源:龙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