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凝视山东地图时,越看越觉得山东地图的轮廓像一只振翅飞翔的鹰。因为喜爱山东这种鹰的形象和其中的象征意义。山东这种振翅飞翔的形象,不仅仅象征了山东,也象征了今日中国。这一形象更加深了我“山东是中国的缩影这句话的理解。
山东从东到西社会发达程度呈梯级分布,即像台阶一样逐步降低。山东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活跃,发展迅猛;到中部,速度稍减;到了西部,尤其是沂蒙山区,则与青岛、烟台等判若两个世界。因此,山东的发展呈现典型的东、中、西带状不均衡状态,这正是整个中国的形象。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是先让东部发达起来,辐射至中部,带动西部,这是一种梯级滚动的发展模式,想必山东也是如此。
当你问山东人,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山东时,山东人大多会告诉你: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黄河、孔子)。其实这“一山—水一圣人”难道不也是中国的象征吗?海引人遐想,山东是一个催生想象的地方。这里有中国大陆伸入海洋的最东端-天尽头,还有能眺望到海市履楼奇景的蓬菜阁,八仙过海的传说无疑是山东人对理想王国的想象和追求。
其实更大的想象在山东还有许多。譬如沿着庙岛列岛以岛为桥墩修筑大桥和隧道,把山东半岛和江东半岛连起把过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用大桥或隧道连起来,这个大胆的想象并不是异无天开,确实有一些专家对此在进行研究。还有人这样设想,就是利用黄河造地的力量,定向地让黄河造陆的方向朝着山东半岛龙口市的方向去,这样利用黄河所携带的泥沙建起一道堤坝,把莱州湾围起来,让它变成一个湖泊,周边的河流带来的淡水慢浸会把这个湖泊变成淡水糊、这样山东就有了一个诺大的淡水湖。这些仅是一些设想,这些想象若是真的实说,那还算考虑到一些生与和环试问题,但是想象总是需要的。
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东北和华北、华东一切陆上往来,再也不用绕道山海关了。这桥堪称东北和中国腹地之间的“巴拿马运河”。甚至有更大的想象:把黄河这条巨龙再往前引,让黄河带来的泥沙定向淤积,造成一道大堤,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连起来,那时渤海将变成了一个内陆湖;更大的想象还在后面:我们是否可以问,按照黄河三角洲现在的生长速度,黄河什么时候填平渤海?想象力丰富是一方面,山东更有理性务实的一面。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山东能出海尔、青啤这样世界级的名牌企业,这些企业又出在青岛,而不在别的地方?
山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深度碰撞和融合的地方,在海尔和青啤身上,不难看出德国文化和孔孟儒家精神融合的影子。如果我们把山东的地图看作是一只鹰,便会看到这只鹰的上半身已经伸入到了海洋,然而它还有半个身子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大地。海洋是带来外部文化的介质,土地则代表着传统。山东是既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又具有深厚本土文化的地方,这是山东区别于类似山西和广东这样的内陆省和沿海省的地方。
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儒家的“三子”,孔子、孟子、曾子无一不在山东。周公、姜太公、管仲、韩信、颜真卿、王数之、刘靓、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山东的历史名人仙若群星。甚至山东的寿光成为全国的菜篮子,与这里北魏时曾出过一个叫贾思觀的农学家也不能说没有关系,他攒写了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国的改革开放曾经有过几个热点地区、先是珠三角洲的广东深圳,接下来是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未来一个亮点应该是黄河三角洲的山东。因为山东有深厚的文化资源。
然而山东也并非全是光明,而没有一丝阴影,山东的环境也隐隐让人担忧。此次,我去济南,特意带来了一本描写山东的名著-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其比照。然而遗憾的是,老残当年见到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优美景色,早已不复存在,泉水大多干涸。《老残游记》曾有几处描写遭遇老虎和闻听虎啸的情节,今天更像是天方夜谭了。黄河的断流更是山东的心腹大患,如果黄河断流成为常态,那么渤海将收回黄河造就的土地。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也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和小编一起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