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天山现一长耳动物,飞行时自带消音器,
TUhjnbcbe - 2024/9/16 22:10: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绵延中国境内千米,栖息着许多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雪豹、棕熊、马鹿、金雕等。而天山北麓的森林里,出现了一种猫头鹰,头上顶着两只毛茸茸长耳朵,学名叫长耳鸮。

近来,一群资深观鸟爱好者,在天山层层密林里,发现了一只成年长耳鸮与一只幼年长耳鸮,分别立在两棵树干上休息。

长耳鸮体型中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观鸟爱好者对它最深的印象,就是它具有立体感的脸型,以及头顶上那像兔耳朵,又像猫耳朵的耳羽。

01毛茸茸的长耳像兔耳朵,放射状脸盘可聚拢声波

猫头鹰家族的成员,几乎每一个都长得十分个性。它们身体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有着实际的用处,可不是为了好看或者为了凸显个性。

我们看到长耳鸮的头顶上,有一对毛茸茸的耳朵,别提有多可爱了。实际上,那不是它的听觉器官,而是它的耳羽。看上去真像两只长耳朵,所以长耳鸮又被叫作长耳木兔、有耳麦猫王。

耳羽虽然不能用来听声音,然是可以用来向同类传递信息。它们可以通过耳羽的细微变动,知道同类正发出警报,这是长耳鸮特有的交流方式。

它真正的耳朵,在耳羽基部。科学家研究发现,长耳鸮的两只耳朵并不对称,耳孔位置、形状、外耳道的宽度等,都有所不同。

正因为这种不对称的结构,使得长耳鸮拥有敏锐的听力,而且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声音来源。

你可能想不到,长耳鸮那独具立体感的脸盘,呈现放射状,能够起到聚拢声波效果,同时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放大声音,帮助长耳鸮更好地定位猎物,进而准确捕猎。

立体的脸型,加上头上顶着像兔耳又像猫耳的耳羽,挺有个性的,而且萌点也挺多的。当它飞行时,长长的耳羽会自动“隐身”,垂下来,贴着脑袋;当它看到人时,或受刺激时,耳羽就会立得笔直。

其实,这货只要静静地站在树枝上,低调地不叫也不动,就十分萌萌哒!

02飞行时自带“消音器”,羽毛可消除噪音,夜视能力比人类高10倍

长耳鸮的脑袋又大又圆,身上披着棕黄带黑褐色斑纹的羽毛,也显得比较圆,所以基本上看不到它的脖子。

正是这被忽略掉的脖子,颈椎很灵活,能够扭转°。因为长耳鸮柱状的眼球有坚硬的巩膜环支撑,只能朝前看,于是这项“扭脖子”的能力,正好弥补了它有限视野范围的不足。

寻找猎物时扭扭脖子,有事没事扭扭脖子,是长耳鸮日常的运动。扭脖子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保证头部正常供血。

长耳鸮的头大,眼睛大,瞳孔大,对夜间弱光的敏感度很高,所以它的夜视能力,通常要比人类要高出10倍。

高度的夜视能力,是它先天具备的优势。长耳鸮的眼球不是球状而是管状,焦距短,加上大瞳孔,为它在黑夜里增强了捕光能力。当长耳鸮在夜间飞行时,可以轻松穿梭于密林间,避开障碍物。

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介绍,长耳鸮的羽毛,除了美观、保暖等基本用处之外,还能“消音”。飞羽前面的边缘,长着一排锯齿状结构,在后面的边缘则有绒毛状结构,可以稳定飞羽表面的空气流动,消除中产生的噪音。

所以说,长耳鸮在飞行中,是自带“消音器”的,悄无声息地飞行,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并将其捕捉。长耳鸮的“消音器”,让它像个捕猎狠角色,不动声色间,就将猎物捉了。

03捕到猎物后整个吞食,无法消化的毛发与骨骼,通过嘴巴再吐出来

长耳鸮喜欢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环境中生活,栖息在天山上人迹罕至的森林,但也不排斥与人类为邻。

据北京科普之窗网介绍,在国内,栖息在新疆天山和喀什、青海西宁等地区的长耳鸮,是留鸟,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候鸟。

长耳鸮白天站在树上睡觉,又呆又萌的样子,到了晚上,就化身为“黑夜猎手”。主要以鼠类等啮齿动物为食,也吃小型鸟类、哺乳类和昆虫。

对于长耳鸮来说,捕猎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有很好的夜视能力,也能够很好地找到猎物,且羽毛能消除飞行时发出的声响,抓个小小的鼠类,不在话下。

奇特的是,长耳鸮捕到猎物,都是整个吞到肚子里,不用咀嚼。强大的消化系统,会将食物很快消化掉,而一些难以消化的动物毛发和骨骼,会在它的消化道内形成一团,那就是长耳鸮的“食丸”。

研究者通过观察得知,长耳鸮有时候会突然睁大眼睛,张开嘴巴,身体还会不自觉地摇摆。过了一会儿,从口中吐出一团黑乎乎的东西,那是长耳鸮无法消化的“食丸”。

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发布的文章得知,一位研究者,在来北京过冬的长耳鸮里,收集了块食丸,通过解剖分析,共统计到动物只,其中鼠类只,占整个冬季食物的46.3%。

可见,长耳鸮的主要食物来源于鼠类,其他的则是蝙蝠类与小型鸟类。

04抢占乌鸦或喜鹊的巢,遇到天敌羽毛会竖立起来

每年的4-6月,是长耳鸮的繁殖期。它们白天休息,晚上捕猎,在繁殖期求偶也是在夜间进行。

雄性求偶的方式比较简单,无非就是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来向雌性炫耀自己,如鞠躬、拍翅膀等行为。

决定了配偶,它们会亲昵地挨在一起,互相亲吻,为对方整理羽毛。有时候兴奋了,还会拍打翅膀,嘴里发出“噼啪”的叫声。

长耳鸮是一夫一妻制,既然“结婚”了,就得有个“房子”。长耳鸮在森林里,有时候直接利用乌鸦、喜鹊的旧巢,或者简单粗暴去抢占人家的巢穴,用来当自己窝。

有时候,大胆的长耳鸮还会去抢猛禽的巢,不过一般讨不到好处,甚至还会招来猛禽的攻击。有的长耳鸮,也会利用树洞营巢,一般都比较简陋。

据中国数字科技馆介绍,孵化的任务由雌鸟完成,孵化期为27-29天,长耳鸮宝宝孵出45-50天后可离巢。

在繁殖期,尤其是孵化期间,长耳鸮要顾及到宝贝的鸟卵或已破壳的宝宝,比较容易被天敌盯上。要论战斗力,长耳鸮比不过猛禽,抵御能力也不怎么样。

当它遇到天敌时,就会张开翅膀,将头部和颈部的羽毛竖立起来,使自己的躯体看上去更大,想以此吓退天敌。

05结语

长耳鸮白天很安静,到了夜晚就化身为“黑夜猎手”去捕鼠,全身每一个部位,都是它在自然界生存必不可少的“法宝”。

雪灵谷动物实验室/出品参考资料:科学大观园、北京科普之窗网、中国数字科技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中国林业网、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山现一长耳动物,飞行时自带消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