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都听过一首歌《商颂》,《商颂·玄鸟》第一句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据说,帝喾的次妃简狄是有戎氏的女儿,与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殷商的始祖就是这么来的。
但问题是,这个“玄鸟”到底是什么一种什么“鸟”?
有人说是《山海经》中的四翅鸟类,羽毛呈淡黄色,喜食鹰肉,性情暴戾,居住在平顶山。还有人说是凤凰,也有人说燕子,总之五花八门,但实际上既不是凤凰也不是燕子,而是猫头鹰,准确的说法叫“鸮”。
“猫头鹰”又叫“鸮”,因面部长相酷似猫而得名。它们身上长满了灰褐色的羽毛,呈散缀细斑状,多而密,飞行时声音极小。它们头部宽大、嘴部短小,身体大部分区域都被硬羽毛覆盖。
猫头鹰最独特的特点就是那对圆滚滚、炯炯有神的眼睛,但由于生理原因,不能转动,所以在观察或者捕捉猎物时只能通过摇动自己的脑袋感知周边的事物。
它们的脖子足够灵活,使脸能转向后方,由于特殊的颈椎结构,头的活动范围为°。
虽然现在猫头鹰很常见,但在远古时期,它们曾经一度是神物。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关于猫头鹰的崇拜。
在古希腊,猫头鹰是智慧和理性的代表,雅典娜女神的宠物就是猫头鹰。而日本也一直将猫头鹰奉为“神鸟”。
上古时期的中国人,由于科学有限、认知有限,所以,在与自然界的相处中,逐渐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世界观。
对于中国人来说,天是要顺应不可违逆的,而能够自由翱翔。在天地间穿梭并来去自如的鸟类,就被古人们视具有神性、能与上天沟通的使者。
而在众多“能与上天沟通”的鸟类中,当时的人们最偏爱鸮,也就是猫头鹰。
从距今大约多年前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开始,到商代晚期,猫头鹰一直都是我们华夏民族先民崇拜并且喜爱的一种鸟类。
公元年,位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的仰韶文化(公元前-前年)墓葬中,考古人员曾发掘出了一尊精美的陶制鸮鼎(也称陶鹰鼎),它的造型就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猫头鹰形象,其年代的久远和生动的造型震撼人心。
除了仰韶文化外,位于内蒙古的红山文化(公元前-前年)也有出土大量鸮造型的玉器。但学者推测玉鸮应与其宗教文化较有关联。
红山文化时期,人们恐惧黑暗,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一切,又希望能够像鸟一样飞起来,以避免受到伤害,还希望像雄鹰一样轻易地捕捉到猎物。
而具备这一切的鸟类就是猫头鹰,于是猫头鹰成为了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图腾崇拜物。目的是希望猫头鹰能够给予他们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
到后来殷商时期,猫头鹰崇拜进一步发展,商人特别喜欢猫头鹰。有研究表明说甲骨文里面的“商”字,其实就是一只猫头鹰的大脸。还有人说,商人不仅把“鸮”推崇为“战神鸟”,是克敌制胜的象征,而且把“鸮”作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更有专家认为商族族源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实际上就是商人祖先神的化身——鸮。
那么,“玄鸟”是不是“鸮”呢?可能性极大,我们可以从考古学中得到一些佐证。
比如殷墟妇好墓中,我们能发现大量玉鸮、青铜鸮,不仅造型繁多且制作精致,鸮的特征非常鲜明。其中,商代妇好墓中的鸮尊最具代表性。
“鸮尊”为一对两只,大小形制相同。外形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作昂首挺胸站立状,勾喙,双目像人眼,宽耳竖立,高冠向两边分开,上面饰一对夔龙,其中正面的有双角。
鸮尊为古代盛酒器。其实,在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
殷商时期鸮类器物如此流行,代表当时人们对于猫头鹰曾有疯狂的崇拜。
问题是,商人为何对鸮如此钟情呢?
从出土青铜鸮判断,其造型与纹样皆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学者推测其或许是在宗教祭祀场合使用。
众所周知,商人特别崇敬鬼神。《礼记》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商人特别崇敬鬼神,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占卜,问鬼神,尤其是重大事情,比如国君生育,军事出征等等。
而猫头鹰作为上古神物,自然受到了商人的特别宠爱。
除了商朝之外,秦汉时期,人们也普遍崇拜猫头鹰。秦始皇时期,人们把猫头鹰当做是类似送子鸟的存在。
《逸周书·时训解》有载:“玄鸟不至,妇人不娠”,
《礼记·月令》也载:“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
这些都是关于猫头鹰是送子鸟的记载。人们会在仲春玄鸟到来的时节,向生育女神高禖求子。高禖为中国远古时代的生育之神,就是商人严重的是简狄。
不管是殷商时期的神物崇拜,还是秦汉时期把猫头鹰当成是送子鸟的崇拜,猫头鹰在古人的图腾崇拜和神物崇拜中占有重要一席地位。
朋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