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唐朝皇帝有多会玩,斗鸡遛狗玩鹰,最重
TUhjnbcbe - 2024/12/17 18:51:0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鸡坊

中国很早就有斗鸡的风气,据《史记》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贵族中流行斗鸡了。经过长期的发展,至唐代时已经非常流行了,不仅在宫廷中,即便在社会上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娱乐活动。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经撰写了一篇名为《檄英王鸡》的文章,惹怒了唐高宗,将他免去了官职。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王勃任沛王府修撰时见诸王喜爱斗鸡,遂代沛王李贤戏撰了这篇檄文,高宗得知此事后便将他逐出了王府。凑巧的是,在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壁画中,恰好有一幅怀抱斗鸡的宫女,从而证实了李贤喜好斗鸡的事实。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韦承庆写了一首《寒食应制》诗,诗中写道:“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证明斗鸡是寒食节期间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

在唐朝前期,虽然斗鸡已经在贵族和宫廷中广泛开展了,但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斗鸡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普及开来。到了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随着唐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斗鸡之风终于普遍流行起来,标志有两个:一是普通百姓也颇好此道,二是连妇女也卷入其中,而且乐此不疲。唐人张籍的《少年行》诗中有“日日斗鸡都市里”一句,可知好此道者多为青年人。至于在贵族和宫廷中,更是大行此道。

鸡坊设置之初,即以宦官掌管,称之为护鸡坊中谒者,由王承恩担任,尚未设置专使。时隔不久,便为其设置了专使,据《常无逸神道碑》记载:其在玄宗初期任检校鸡坊使。这个常无逸也是一个宦官。任鸡坊使的宦官还有一个名叫王文干的人,他是在唐宪宗时任此职的。其墓志中说他:“翦拂珍禽,在斗自我,羽翼奇特,利用绝群,每蕴能名,谁之能匹?”

可见任此职者,大都精通培育斗鸡的技能。

唐朝后期,斗鸡之风仍然非常兴盛,不少唐代诗人都曾撰诗描写过斗鸡的场面,如韩愈、孟郊、李商隐、韩偓、韦庄等。白居易还写了一篇名为《鸡距笔赋》的文章,对毛笔与斗鸡的关系做了生动的描写。

唐敬宗、唐文宗、唐懿宗、唐僖宗等也都喜好斗鸡。其中尤以僖宗为甚,《资治通鉴》卷载:“上好骑射、剑架、法算,至于音律、蒱博,无不精妙;好蹴鞠、斗鸡,与诸王赌鹅,鹅一头至五十缗。”根据这些情况推断,鸡坊的设置应一直延续到唐末,否则皇帝所饲养的斗鸡当置于何处?

2、五坊与五坊使

唐朝诸帝大都有狩猎之好,因此宫中置有饲养雕、鹘、鹰、鹞、狗的机构,《新唐书·百官志》载:“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日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五坊置有专使一人掌之,谓之五坊使。

五坊使自设置后,长期以来均以士人充任,安禄山也兼任过闲厩、五坊、宫苑、陇右群牧都使(《旧唐书·玄宗本纪》)。

李辅国充任五坊使是在唐肃宗统治时期,《旧唐书·李辅国传》曰:“肃宗还京,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等使。”肃宗自灵武返回长安,时在至德二载()十月。李辅国任此职当在这之后。

需要指出的是,自开元、天宝以来,五坊使均由闲厩使兼任,安史之乱后,闲厩使失其职,自唐代宗宝应二年()起,又由宫苑使兼领。其后,五坊使遂单独置使,不再由宫苑使兼领,并出现了内外五坊使的名号,大宦官仇士良曾在唐宪宗元和三年()担任此职。

为了保证五坊所饲猛禽及猎犬的及时供给,唐朝置有五坊色役户,专门为五坊捕捉此类动物。这些户口分散在各州府,每岁皆有上贡数量的规定,负担还是很重的。这些五坊色役户直接归五坊使管辖,直到唐宪宗元和二年()六月才下诏放归所在州府管理。除此之外,各地官员还会主动进贡鹰鹞狗马,包括神策禁军在内,也都有过向皇帝进贡此类动物的记录。

五坊使除了负责饲养这些动物以备皇帝狩猎之需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职能。据《新唐书·礼乐志》载:每逢千秋节,玄宗都要在兴庆宫勤政楼下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届时“五坊使引象、犀,入场拜舞”。五坊所饲养的并不包括象、犀在内,为何五坊使却负责此事呢?此时的五坊使通常由闲厩使兼领,而象、犀这些动物大概由闲厩使负责饲养,所以才出现了以上的记载。

在唐朝前期,五坊使及五坊小儿作恶之事尚不多见,自唐德宗以来,由于皇帝的纵容,其为非作歹的记载便不绝于史。但是自宪宗即位以来,五坊又复故态,不仅欺凌百姓,而且连京畿地区的官员也不能幸免。据《旧唐书·裴度传》载:“宣徽院五坊小使,每岁秋按鹰犬于畿甸,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饷,小不如意,即恣其须索,百姓畏之如寇盗。”

自宣徽院设置以来,内诸司使皆属于这一系统,故称之。至于小使、小儿,胡三省解释说:“小儿者,给役五坊者也。唐时给役者多呼为小儿,如苑监小儿、飞龙小儿、五坊小儿是也。”(《资治通鉴》卷胡三省注)五坊小使,则是指五坊使属下的小宦官。五坊小使曾至下卦县,县令裴寰在“公馆之外,一无曲奉”,引起其极大的不满,返京后向宪宗进谗言,宪宗大怒,将裴寰逮捕下狱,“欲以大不敬论”。经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再三进谏,才免罪释放(《旧唐书·裴度传》)。

唐敬宗宝历元年(),五坊小使在鄠县殴击百姓,县令崔发闻知大怒,下令抓捕。当时天色已晚,不辨容貌,后来才知抓获乃是一宦官。敬宗闻知后,下诏将崔发关押到御史台。次日,改元大赦,唯崔发不赦,还被宦官五十余人群殴捶打,幸赖御史台官吏以席蔽之才未被打死。给事中李渤上书营救,反被贬为桂州刺史。后来在宰相李逢吉的再三劝说下才将其重杖四十,免官释放。

唐代在京诸司多放钱生息,五坊使亦不例外。唐宪宗时五坊使杨朝汶“妄捕系人,迫以考捶,责其息钱,遂转相诬引,所系近千人”(《资治通鉴》卷)。按照唐朝制度,在京师地区只有司法部门及京兆府、长安、万年两县才有权力抓捕人犯,杨朝汶擅自捕人,而且人数多达千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何况还是“妄捕”,严刑拷掠,情节更加严重。杨朝汶骄横不法,就连官僚家庭也不能幸免。

长安商人张陟欠杨朝汶利息钱,潜逃躲避,杨朝汶在搜查其家时,发现其家账簿上有一名叫卢载初的人欠其钱,说是像故西川节度使卢坦的笔迹,于是将卢坦的儿子捕来,责令还钱,卢坦子不敢辩,只好予以偿还。

后来查明是已故郑滑节度使卢群的笔迹,卢坦子要求还钱,杨朝汶却说:“钱已进过,不可复得。”(《旧唐书·裴度传》)拒不归还。杨朝汶的这些行为引发了众怒,御史中丞萧晚及谏官们纷纷上书要求严惩,宪宗却认为这是小事,不必兴师动众。后在宰相裴度的再三督促下,才勉强同意将杨朝汶处死,并当面斥责说:“以汝故,令吾羞见宰相!”(《资治通鉴》卷)

可见宪宗自始至终对此事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是因为伤了自己的面子才下令赐杨朝汶死。此后,宪宗还惩罚过几个违法的宦官,均是在朝官们的理论督促下的不得已行为,所以宦官横暴之事并不能杜绝。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朝皇帝有多会玩,斗鸡遛狗玩鹰,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