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前,广电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通知》,要求网络剧备案时需提供《剧本完成承诺书》,一时间引爆了业界各方的热议与猜想。
“编剧的地位是否能得到切实的改善?”“行业是否会因此真正进入提质减量的时代?”
电视剧鹰眼(ID:TV-insight)就这些猜想咨询了几位业内资深从业者,并不约而同地得到了“需要时间去验证”的回答。
四个月后,疫情笼罩之下的影视业渐渐有复苏的趋势,《传闻中的陈芊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侠探简不知》等一批小而美的原创剧集相继出圈。当初的猜想有多少正在成为现实?新规施行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和思考?带着这些问题,电视剧鹰眼再度咨询了近期两部高口碑原创国产剧的编剧胖三井和程梦琰,从原创编剧的视角,谈一谈《剧本完成承诺制》的施行情况。
备案数下降,但抽审细则仍不明晰
最直观的影响仍然体现在重点网络影视剧的规划备案数量上。
自《剧本完成承诺制》的规定施行后,重点网络影视剧的规划备案数量相较于去年整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从公布的4月网络剧备案情况来看,4月份的网络剧规划备案数仅有56部,相较于去年同时期减少了22部。
然而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否必然代表着“泡沫”的减少,还很难下此定论。除去疫情导致的项目延期或取消,到目前为止新规在具体执行上尚不明晰的细则或许才是备案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哪种题材的剧本被抽审的几率更高?审核的尺度相较于如今的成片审核有什么变化?通过审核的剧本允许修改的范围是多少?未通过审核的剧本应如何处理……
相较于规定本身,这些执行过程中的具体细则真正决定着《剧本完成承诺制》将对行业产生的实际影响,而在《侠探简不知》的编剧胖三井看来,四个月的时间节点还远远不够长,目前已经经历过剧本抽审的项目还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而大部分从业者仍在谨慎地观望,这一结论也得到了编剧程梦琰的认可。尽管目前已经传出“通过抽审的剧本可以溢价三倍”的消息,但两位受访者均表示目前自己和周围都还未被新规所波及,仍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剧本。尤其是在整个行业被迫放慢脚步的前提下,无论是*策的制定者还是从业者,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试探和磨合。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制片人出品人都必然要经历一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但无需悲观和慌乱,从另一个角度看,未确定的空间也意味着可争取和回旋的余地。“我们需要一部甚至多部真正有影响力的项目和新规正面遭遇,来摸清石头究竟在哪。”
《剧本完成承诺制》背后:没有绝对的题材安全牌
与四个月前业内热议的状态不同,如今的两位受访者面对《剧本完成承诺制》的态度都显得更加冷静和乐观。在编剧胖三井看来,审查的风险对于影视创作而言就像是薛定谔的猫,《剧本完成承诺制》仅仅是将“打开箱子”这个动作提前了而已。对于编剧而言,来自各方的“镣铐”几乎存在于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腾挪早已经成为了他们工作中的日常。“我们本身就不存在什么自由度,无论是创作上还是商务上都一样。”对于编剧而言,最大的不同也许是前期的创作周期会被拉长,可能一年只能做一到两个项目,但这也是对能力的磨练。“倘若片方能够给到编剧合理的报酬,我想大部分有能力的编剧都不会拒绝去花时间好好打磨一个剧本。”
另一个猜想则是关于创作者是否会因此趋向于选择诸如甜宠、都市这些安全题材,从而导致题材撞车的现象。而胖三井认为,这恰恰是与《剧本完成承诺制》的初衷背道而驰。
事实上,影视行业“跟风”的现象由来已久,“题材扎堆”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限韩令”“限古令”的出现。本意是避免同类题材的过度消耗,但*策的频繁变动反而加剧了部分从业者只顾眼前的思考方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视频平台的兴起,跟风和扎堆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有着十来年电视工作经历的胖三井看来,这背后除了*策制定者和视频平台缺乏互相的信任和沟通之外,也有人才被稀释,片方盲目依赖大数据,导致路越走越窄的原因。“如何从电视台的没落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是视频平台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胖三井说。令人欣慰的是,各大视频平台几乎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大制作,大IP的基础之上,通过分账剧、定制剧等方式为一些有潜力有创意的小体量剧集提供了一个机会。豆瓣评分高达8.2的《侠探简不知》即是优酷最早立项的分账剧。
原创编剧的困境
原创乏力,过度依赖IP在国内的影视界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在编剧程梦琰看来,至少大部分年轻编剧都是愿意写原创剧本的,但明显的矛盾是,如今的影视市场中IP改编剧仍然远远多于原创剧。这和编剧与片方的合作方式有关,鹰眼了解到,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编剧都是以委托创作为主,在“写什么,不写什么”的选择上并未给编剧留下多少空间。而对于片方而言,相较于原创剧本,IP改编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