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鸟会活动婺源观鸟散记
TUhjnbcbe - 2022/5/18 2:45:00

5月下旬,中国观鸟会的婺源活动通知刚一发布,我立马“抢报”,但因报名人数不足8人下限,活动险些取消,后经活动领队征求我们已报名的6名兴致勃勃的鸟友的意见,由我们6人自助组队前往。

我不是第一次去婺源,最早一次是年1月,还在上学的我参与了绿色营举办的婺源寒假观鸟工作坊。当时我们住在下晓起,早上站在路边或房顶上,就能看到与徽派建筑色彩般配的白腿小隼,小隼一家子在古树上排排站,偶尔互相理羽秀个恩爱。在月亮湾我们还看到了中华秋沙鸭、斑头鸺鹠、橙腹叶鹎等目标鸟,我也有幸得到了“神眼老林”的指导,第一次见识了裸眼辨鸟的绝技。如今斯人已逝,回忆在心,观鸟也成为了一种别样传承,激励我辈多去观察、认知、热爱这个七彩的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的那些精灵。

6月3号是周五,我们一行6人从北京出发,迎着骄阳似火的初夏,带着端午前的暑气,坐着最美高铁踏上了婺源寻鸟之旅。一路上虽没有了春季的油菜花田,但穿过广袤的华北平原后,江南灵动的山山水水仍能洗涤我的双眼。经过近7小时车程,我们到达婺源站,迎接我们的除了梅花饭庄的小张老板,还有夕阳下被晕染的橘色云彩。

高铁婺源站

婺源高铁站停车场的夕阳

摄影/李天

在前往驻地的路上,我们和小张老板聊起这两天的目标行程。早在出发之前,我们便得知一条“噩耗”——在晓起“安居乐业”的白腿小隼在我们出发前两天突然消失了!作为又萌又勇的明星物种,小隼无疑是晓起最靓的仔,怎么就恰巧在我们出发前不见了呢?原因有很多猜测,但多天未曾露面可能是最坏的那种猜测:在树洞繁殖的小隼可能被蛇或者其他猛禽攻击,这一窝未出巢的小隼宝宝不幸殒命,亲鸟察觉危险忍痛弃巢,亦或是亲鸟自身受难。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我们这次都有可能与世界上最小的猛禽——白腿小隼无缘了。

在梅花饭庄胡吃海塞了一顿本地特色菜后,时间已过晚上8点,我们没怎么休息,打着手电去寻找“猫”,在千年古樟的枝繁叶茂中苦苦寻觅着“会反射光的瞳孔”,一路上却听不到一只猫头鹰的叫声。继续在下过雨的古石板路上挪动,眼睛却未放松过向上寻觅。沿着石阶而下,黑暗中,田间两侧的每一棵树都像极了鸮类的夜栖地,然而我们整个夜观的收获除了几株花魔芋,唯一能动的就是田一侧排水沟里的花臭蛙了。直到后天早上,再次行走在这条路上,才发现两侧已不是5年前的水稻田,而是被黑膜覆盖的“晓起皇菊”。啮齿类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生境丧失与数量减少,可能是鸮类不见踪影的原因吧。

花臭蛙摄影/龚云波

天南星科的花魔芋摄影/李天

我们真正用于观鸟的时间只有一天半,6月4号这一整天的观鸟将是这次活动的关键。

早上不到6点,梅花饭庄的房顶平台上已经有人在观察。八哥叼着虫子育雏,远远的枯枝上站着两只头白身黑的黑短脚鹎,近处还有几只星头啄木鸟沙哑地叫着,山斑鸠不时飞来飞去,可是最想见的白腿小隼依旧爽约。远处一株香樟树的小臂粗细的树枝曾是它们社交的休憩场,而今空落落的。

时间不等人,7点半,知了已经开始上班,太阳虽然躲在云层下,但依旧感受到汗蒸的天气马上就要来了。出行第一站,在离晓起村10多分钟车程的某个村子乡道旁的铁路高架桥下水田里蹲守“黑鳽”。村里留守的阿公阿婆在插秧,旁边的草地里传出“地主婆”的灰胸竹鸡叫声,这时带着单筒望远镜的小张老板招呼我过去,貌似发现了目标,当我走到跟前啥也没看见时,忽然从探路的小张老板眼前匀速飞过一只黑鸟,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黑鳽吗?其他老师也闻讯而来,我们在此蹲守,没想到还等来了第二只雄鸟!悄悄靠近在水田的潮沟旁,全体加新了黑鳽。

乡民在水田中插秧

黑鳽

我们马不停蹄地直奔第二站:石门月亮湾。到了月亮湾,到处都是警示语:蓝冠噪鹛(靛冠噪鹛)繁殖期间禁止进入栖息地,请勿大声喧哗。不曾想我第一眼目睹的蓝冠噪鹛竟倒挂在低矮的树枝上,背景里和这一极危物种同框的居然是家禽界的老母鸡和一只呆头呆脑的松鸦。以这种方式出场,也太接地气了。而后,在月亮湾两岸的古槐树上,我们多次记录到它们活动,伴以噪鹛那聒噪的声音蹦来蹦去,偶尔嘴里叼个绿色的虫子。

月亮湾的这片树林茂可遮阴,河水绵延,施以封闭保护,自然很多鸟类在此栖息,棕脸鹟莺“吱”“吱”叫个不停,竹林上层有短尾的棕色型寿带,其他的鸟还包括红翅凤头鹃、灰树鹊、灰卷尾、绿鹭、黑枕*鹂、暗灰鹃鵙、栗背短脚鹎、画眉、乌鸫等,月亮湾不愧是风水宝地。

蓝冠噪鹛

第三站是石门村,我们将在村民自家阳台上拍摄蓝冠噪鹛。这里有几棵树龄年以上的古樟树挺立在村前屋后,蓝冠噪鹛的巢选址多在这些古风水林之上,古樟的叶子中间能看到蓝冠噪鹛搭好的巢穴,偶尔房主会投放一些葡萄提子,好吃的个体便会靠近到爆框,任人拍摄。

在三楼,我们偶遇了东华理工大学正在做鸟类行为研究的几个人,他们要通过影像记录蓝冠噪鹛全程的巢内行为,特别引起我好奇的是蓝冠噪鹛一雌两雄的繁殖策略,雄性也不知道谁才是隔壁老王,共同抚养后代才是正道。大自然中母爱同样伟大,在燥热无遮阴的暴晒下,雌鸟张开嘴转动头进行散热,而孵蛋的身躯却纹丝不动。

其实,早在年,3只蓝冠噪鹛就被一名法国神父所记录,如今百年之后,除了繁殖季婺源及临近区县繁殖的婺源亚种,我们对云南的思茅亚种及非繁殖季蓝冠噪鹛的研究都知之甚少,这也是这一物种长久以来给人的神秘之感。

我对长时间停留在瓦片上等待喂食的蓝冠噪鹛审美疲劳了,反而觉得阳台上有组织有纪律的老年拍鸟团更有趣: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大叔从南昌来,正指导同行的几位阿姨调光圈、ISO等参数,喊口号步调一致,细细的听按快门哒哒声也变得有滋有味。

阳台上不时飞来几只蹭饭的八哥,一只刚出巢的领雀嘴鹎也凑了上来,它比亲鸟大了一圈,眼前的葡萄不去吃,而是张开大嘴抖着翅膀“啃老”,场面一度十分搞笑。

石门的蓝冠噪鹛

啃老的领雀嘴鹎

天气过于炎热,熬到了下午3点半,热气减弱,我们开始了真正的野观。沿着石门村一路向前,在一片玉米田里,我们看到了天上飞过的牛背鹭、池鹭,在一片高高的芒草中间发现了几只乘凉的斑文鸟,还有几只树上停留的山斑鸠。马路对面有一面明显采石之后留下的砂石斜坡,小张老板说那里是蓝喉蜂虎出现最多的地方,蓝喉蜂虎确实喜欢沙洞筑巢,平时没事就在电线上晒晒羽毛,可能因为暴晒,这次蓝喉蜂虎没有露面,在茅草的高杆上看见了一只纯色山鹪莺。

纯色山鹪莺

带着没见到蓝喉蜂虎的遗憾,我们继续前行,第四站是坑口,临近了会有一座石桥,沿着宽阔的水面继续往里不远,小张老板的老舅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华秋沙鸭越冬的水域。我们开车到石桥的另一侧,便开始步行,寻找竹林里的短尾鸦雀,这是我此行最希望看见的鸟。

到了一片竹子、灌木、藤本、草本相互缠绕的林子,手机里熟悉了一下短尾鸦雀的叫声,没想到立马有了回音,我紧忙钻进竹林小径,在竹子距离地面20厘米左右的距离看见了两只黑喉棕头的小家伙,这不正是萌物短尾鸦雀么!可惜还没等掏出相机,它们早已不见踪迹。之后就算我们再怎么蹲守,也只是看见模糊的影子,一行人都没有拍到。竹林里,偶尔有一群鸟浪经过,经过仔细辨认,有红头穗鹛和灰眶雀鹛,棕颈钩嘴鹛“咘咘咘”地叫着,这时已临近太阳西斜,我们不得不动身返程。

竹子中的红头穗鹛

回到梅花饭庄之后,点了爱吃的炒笋子,小张老板一边抱着自己的大胖儿子高兴得合不拢嘴,一边给他姑娘指导课堂作业。奔波了一天想解解乏,讨要了一杯小张老板正在喝的“枸杞酒”,酒足饭饱后,该考虑鸟了。王老师夫妇可能累了,需要早点休息,我和杨老师、龚老师和天姐继续晚上夜观。这一次,在静谧的夜中,我们沿着古樟树旁的台阶而上,还是没找到褐林鸮,但听见了领角鸮的叫声。我们也累了,走不到上晓起,便穿过廊道小憩。这时有机会抬头仰望黑色夜幕中的星河,远离城市光污染的夜空竟如此璀璨夺目,我只认识夏季大三角,龚、杨两位天文大师又带着我辨识了小熊星座,寻找我们国家自己的国际空间站;既然没东西可看了,银河也是可以用来学习的。

夜观后,我沉沉睡下,躺在梅花饭庄星标般舒适的床上,那一晚做了童年老家繁星漫天的美梦。

晓起戏楼旁的徽派福字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早上小隼仍然没回家,吃过这边辣豆腐做的包子后,我们决定往上晓起的山路上寻找鹰雕、蛇雕,头天一种猛禽都没见到,有些出人意料。早上第一个出现在水边的是一只肥肥的冠鱼狗。路上遇到的都是头天见过的鸟,两侧山上的松树很多死于松材线虫病,用望远镜扫过每一棵枯树的树枝,最多的是红嘴蓝鹊。晓起的历史文化还是蛮丰富的,有纸糊的龙灯;进了祠堂转了转,发现晓起还出过不少将*。走在快到上晓起的石板路上,我们经过挂着“傻教授晓起皇菊有限责任公司”牌子的工厂,后来上网搜索,确有一位获得过“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的陈文华教授,造福乡里,是远近闻名的茶文化大师。

欢脱的冠鱼狗

去往上晓起的石板路

祠堂里的镂空木雕

为了节约时间赶下午的高铁,我们将行李放在车上,选择去昨天的坑口,希望再碰碰运气。路上看到凤头鹰,终于加上了一种猛禽,但沙石堆下仍未见到蓝喉蜂虎的身影。到了石桥,有几只斑嘴鸭在河水中间的石滩上休息,远处总有几只白翅窗的黑鸟在飞,几位老师成功加新三宝鸟。继续蹲守昨天的竹林,短尾鸦雀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掉落的叶子中间传来“刷刷”的动静,原来是一只中华石龙子在翻来翻去。天气在10点多再次酷暑难耐,各位老师都在回撤。我还是不死心,多等了一会儿,就在消极撤退的过程中,在足有3米高的竹子上站了只头灰嘴红的鸟,我好奇的打量明白,原来是自己没见过的灰头鸦雀!极限加新也算是对众多遗憾的弥补了。

中华石龙子

中午,我们在高铁站附近下馆子,吃饭前统计了此行的总鸟种数,6人共计看到12目33科57种,我个人加新4种:蓝冠噪鹛、黑鳽、短尾鸦雀和灰头鸦雀。比较遗憾的是未见到白腿小隼,但后来得知它们7月又回到了老地方,心里也就踏实了。

婺源不仅是观鸟圣地,也是中国最美乡村,年中国观鸟会婺源小分队在婺源站前合照留念,我们相信,那些错过的遗憾,多来几次终会实现。大家买了婺源当地的特产“菜籽油”和油茶的“茶油”,下一步就是观鸟继续加油!生活继续精彩!

一行6人合影摄影/张光显

本文编辑:发冠卷尾

科学观鸟尊重自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鸟会活动婺源观鸟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