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青海的春天,珍稀候鸟来做客西海都市报
TUhjnbcbe - 2022/9/5 9:51:00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前往我省做客、定居的鸟类越来越多,一些平日鲜见的鸟类不仅出现在自然保护区,还到了居民生活的地方,上演了一幕幕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

赤嘴潜鸭(王小炯摄)

红鹳黑鹳来串门

红鹳,也称火烈鸟,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一种珍稀鸟类。

去年冬天,化隆回族自治县*河湿地,摄影爱好者拍到了一只落单的火烈鸟。寒冷的冬日,这只火烈鸟在化隆*河湿地停留时间长达两个多月,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

今春,摄影爱好者在化隆*河湿地又拍到火烈鸟。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发现了一对火烈鸟。火烈鸟对栖息地要求极高,以前在化隆乃至海东地区鲜有监测拍摄记录。

黑鹳(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

去年冬天,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对现身化隆的火烈鸟观察了一段时间。王舰艇说,这只火烈鸟现身化隆的几天前,在格尔木湿地水域也出现过,他们一路跟踪,后来又在化隆见到了这只火烈鸟。

新闻报道记录:年和年,在贵德*河湿地发现了火烈鸟活动踪影,最多时是3只。在德令哈可鲁克湖、循化*河湿地也有活动记录。

“火烈鸟是一种比较大的涉禽。一般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浅水湖泊湿地附近,食物主要是水里面的藻类,还有鱼虾等。”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说,初步判断,火烈鸟现身*河湿地,可能是当地水域有适合火烈鸟的食物。

年,火烈鸟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国内并无分布,为数不多的几次发现记录也多是离散失群的单独漂鸟。

珍稀鸟种火烈鸟现身*河湿地,说明*河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近年来,我省*河沿线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环境持续变好,是鸟类聚集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同为鹳形目的黑鹳也频频现身青海。

年10月,摄影爱好者在西宁市湟中区莲花湖景区拍摄到3只黑鹳。王舰艇介绍,这3只黑鹳属于亚成鸟,可能是在迁徙过程中前往莲花湖景区歇脚觅食。黑鹳对栖息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水质及周围的湿地环境,所以这3只黑鹳把这里当成驿站作短暂停留。

年12月,有摄影爱好者在北川河湿地公园拍摄到两只黑鹳。这是时隔多年后,黑鹳再次现身西宁市区。

火烈鸟(李玉峰摄)

值得一提的是,年4月在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到30多只黑鹳种群。这是我省自开展鸟类监测以来,监测到的黑鹳最大种群。这群黑鹳是在迁徙途中专门选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过夜,应该是为了恢复体力。

黑鹳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王舰艇说,红鹳、黑鹳等珍稀鸟类频繁现身,说明我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吸引越来越多的鸟类前往青海过境、定居。年,过境迁徙的9只黑鹳在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繁育幼雏,说明了我省生态环境的好转。

“鸟的王国”青海湖年年添新员

灰颈鹀、小滨鹬、草鹭……细心的人注意到,近年来,栖息青海湖的新鸟儿越来越多。青海湖是鸟类生活的家园,每年,成千上万的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截至目前,青海湖鸟类种类增加至种。

长耳鸮(王小炯摄)

前不久,在青海湖迷人的仙女湾湿地,一只中等体型、头部青灰色、下体偏粉色的鸟,进入监测人员的视野。由于野外辨认存在困难,监测人员现场初步确定这只特别的鸟为雀形目、鹀科鸟类,但无法确定鸟种。

通过后期反复对比,最后确定此种鸟为灰颈鹀,为青海湖新记录鸟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人员介绍,灰颈鹀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我省没有分布和记录,随着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改善,青海湖地区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时隔不久,监测人员在青海湖小泊湖湿地观察鸟类时,发现一只较大体型的呈灰、栗及黑色的涉禽,这只体色明显有别于平常所见的其他鹭科水鸟,引起监测人员的注意。

最终通过拍摄图片,仔细对照《中国野外鸟类手册》《中国野鸟图鉴》反复确认后,确定是草鹭,系青海湖新鸟种。此前,草鹭在我省没有分布和记录。

*腹柳莺(王国忠摄)

这只草鹭为什么会出现在青海湖畔?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鸟类学专家李来兴认为,在青海湖畔发现的草鹭,很可能是从印度向中亚迁徙途中迷路,这种迷路的鸟也被称为“迷鸟”。这只草鹭的发现,也对我省鸟类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紧接着,监测人员在青海湖鸟岛区域例行巡查时,在靠近湖岸的浅水滩发现一群约28只的小型滨鹬集群,通过长焦镜头详细辨认和观察,确定其中的21只为青脚滨鹬。

小滨鹬,在全球分布较广,在我国属于罕见迁徙过境鸟,仅见于浙江、河北的一些区域,在我省没有分布和记录,此次在青海湖是首次观测和记录,再次刷新青海湖鸟类名录。

“越来越多的鸟类出现在我省,说明我省的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说。

在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青海湖水鸟的种群结构也有了一些新变化,原来以雁、鸭和鸥类水鸟为主体的基础上,涉禽和鸻类、鹬类水鸟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栖息地均呈现增长和扩大的趋势,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扇尾沙锥(王小炯摄)

众多鸟类频频刷存在感

大麻鳽(jiān)、雕鸮(xiāo)、白背矶鸫(dōng)、凤头鸊鷉(pìtī)、*头鹡(jí)鸰、长耳鸮……你听说过这些野鸟吗,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近年来,这些平日难觅的野鸟在我省频繁现身。它们的名气虽然没有火烈鸟、黑鹳大,但它们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物种。它们的存在和发现,也从侧面反映出我省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

近年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共两次记录到了大麻鳽。生态管护员白玛久美说,以前放牧没见过这种体型大的鸟,觉得很好奇,用手机拍照发到朋友圈里,但谁也没叫出名。后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鉴定,得知这只鸟为大麻鳽。

成群的黑颈鹤(李来兴供图)

“通常认为,大麻鳽幼鸟迁徙时没有目的性。很多鸟类迁徙有固定越冬地,很少会出现太大的偏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连新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只大麻鳽是在迁徙过程中迷路进入玉树区域内。大麻鳽在青海出现意义非凡,填补了该物种在青海分布记录的空白,也是青海生态环境日趋向好的标志。

大麻鳽是一种体型大的鹭类,在我国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附近,西部地区仅在新疆有一小部分区域分布。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级别),主要以鱼、虾、蛙、蟹、螺、水生昆虫等为食。

前不久,海东市民捡到一只类似猫头鹰的大鸟,经专家鉴定是雕鸮。雕鸮,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食性很广,被誉为“捕鼠专家”,除了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兔类、蛙、刺猬、昆虫、雉鸡和其他鸟类。雕鸮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起到不小的作用。

年,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记录到长耳鸮越冬群体和灰伯劳冬季活动。监测人员通过对居留型分析,发现祁连山南坡海拔较高,冬季极为寒冷,冬候鸟及留鸟种类较少,但此次调查首次记录到18只长耳鸮越冬群体和灰伯劳在两个区域冬季活动的情况。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鸟类拍摄爱好者王小炯更是拍摄到白背矶鸫、凤头鸊鷉、*头鹡鸰、长耳鸮等鸟类。王小炯说,同类鸟长相相似,用肉眼难以区别,观察时间久了也就具有了辨别能力。10年间,王小炯共拍摄鸟类余种,其中不乏欧亚鸲、靴隼雕、乌雕等珍稀鸟类,记录了不少过境茫崖一带的候鸟。

凤头鸊鷉(王小炯摄)

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西部、中部和东部3条。其中,我省处于西部迁徙路线的重要区域。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湿地、湖泊资源增多,越来越多的鸟类在迁徙途中选择在我省境内的重要湿地和湖泊停留和休息,青海是鸟儿迁徙重要的休息、能量补给的地方之一。

随着湿地、林地的增多,以及群众爱鸟、护鸟意识的提高,我省鸟类生存环境得到改善,鸟类种群不断增加。目前,在我省长年或季节性生活的以黑颈鹤为代表的鸟类有近种,占全国鸟类物种的四分之一,鸟类已成为我省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鸟类专家表示,鸟类依赖茂密的森林、湖泊、湿地和沼泽地。栖息地首先要有足够的食物,还要有安静、安全、隐蔽的筑巢环境。不难看出,稀有鸟类选择在青海停留、安家,说明青海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为织牢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我省已将64%的高原重要湿地生态系统、30.7%的森林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丰富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以及自然保护地的良好管理,为众多鸟类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

(记者赵俊杰)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的春天,珍稀候鸟来做客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