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够发挥自身的天赋与潜能,即使风格并不主流,也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
作者
矫健燕妮
支持
猫头鹰捕基能手
截至9-30,谢治宇目前管理规模.07亿,位列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top5。
在公募界,谢治宇足够标杆吗?
《基金新势力》栏目的头两篇《谁是下一个张坤》和《谁是下一个朱少醒》。他们一个是流量之王,一个是终身成就奖。
而谢治宇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一个类型的巅峰。
01先抛出一个问题。
基金的风格千奇百怪,什么风格的基金长期业绩更好?
成长型的基金长期业绩好于价值型。积极进攻型的基金长期业绩好于稳健防守型。
长期来看,股市是上涨的,股价的上涨主要来自于利润增长驱动。基于这一基本逻辑,我们得出上面的结论。
也就是说,积极成长型的基金,长期来看,业绩大概率要强于稳健、保守的价值型基金。
那么第2个问题来了,站在基金经理的角度,他的最佳策略是采取何种风格呢?
A.积极成长风格。因为这种风格长期涨幅更大。
B.适合于自身性格、禀赋的风格。因为这样做得会比较舒服。
猫头鹰访谈过众多基金经理。不难发现其中一些,会积极地往成长上去靠。
他们可能是周期或者制造研究出身的基金经理,在拓展能力圈的时候,较多的意愿和拓展路径是:消费——医药——科技。
是的,成长是一个好词。一个新人基金经理,还没有形成什么框架,可能还有点习惯追涨杀跌,不好界定风格。这种时候,做基金研究员的我们会笼统地把他称作“成长风格”。
所以像谢治宇这样的风格比较难得。不是很成长,也不是很进攻,也不是很主流的消费医药科技。但是——
业绩比那些进攻的、成长的、主流的都好。狠狠地打脸。
所以对于第2个问题。谢治宇会选B。
在自己的风格下,做最适合于自己的投资,是可以比做主流的成长股投资,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谢治宇是一例顽强的佐证。
02再讨论一个问题:公募投资,在方法上有鄙视链吗?
或许不是非常显性地被提上台面,但是明确地感受到是有的。
比如自下而上选股的,鄙视自上而下做配置的;长期持股陪伴企业成长的,鄙视做所谓景气度投资的;对估值不萦于怀的,鄙视还看估值的。
每种投资方法都有其有效的市场环境,做投资要努力往鄙视链上游走吗?
谢治宇很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大可不必。
大部分股票自下而上选出,并不妨碍从配置角度做一些决策。他买的地产不是地产,是放水环境下的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