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那些欺世盗名的伪猫们蝌蚪五线谱
TUhjnbcbe - 2023/3/23 21:56:00

近日,深圳闹事区内出现了大量长相酷似猫的小动物,经专家鉴定为野生动物豹猫。豹猫虽然不是狭义上的猫,但好歹没有脱离猫科动物大家族的范围,叫“猫”也无可厚非。可有些动物,明明跟猫没有任何关系,却也堂而皇之的用着猫的名字,这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种类,下面就让我们根据它们的动物分类,依次来认识一下这些“盗名”之徒。

哺乳类:名字纠结的“大熊猫”

圆滚滚的白脑袋上顶着两只黑耳朵,乌黑的眼睛萌萌的盯着前方,稍显肥胖的身躯懒懒地靠在树上,黑黑的爪子向前伸出,轻松折断一段坚硬的竹子,灵活的放进嘴里美美的咀嚼。

看到这样的描写,相信你一定猜到了它的身份—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且是我国独有的动物种群,栖息于四川、甘肃、陕西等长江上游地区的崇山峻岭间,温暖湿润的密林是它们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竹类植物是它们的最爱,偶尔也会品尝下青草等其他植物,或者抓点小动物开开洋荤。成年大熊猫体重超过公斤,直立起来比很多成年人还高,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人类和同类除外),但刚出生的幼崽却只有克,是幼崽与母亲体型差距最大的熊类。除交配期和照顾幼崽时外,大熊猫其他时间都是独行侠,幼年大熊猫在2岁时会离开母亲独自生活。

正常体色的大熊猫(图片来自Wiki)

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材,再加上微微向前凸出的嘴巴,让大熊猫看起来有点像熊,它们在生物学上也被分在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下,与黑熊,棕熊等动物是表亲。既然属于熊科,身材也更像熊,名字中为何又会出现“猫”呢?

“熊猫”一词最早出现于年编写的《中华大字典》中,但是从字典上的配图和解释看,这里提到的熊猫并不是国宝,而是小熊猫。而年出版的《辞海》中所提到的熊猫才是国宝。至于一个词来形容两种动物的原因,完全是由于欧洲人首先给小熊猫起了“熊猫”的名字,在发现大熊猫后,又觉得它们的牙齿以及手腕骨骼的结构跟小熊猫类似,而且也喜欢吃竹子,所以应该是小熊猫的近亲(现在发现两者早在万年前就分家了),于是就用同一个单词来命名,两种动物也就都被翻译成熊猫了。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大熊猫的名气明显超过了小熊猫,才逐渐垄断了“熊猫”这个名字。

除了我们熟悉的广泛分布于四川的黑白大熊猫,在陕西秦岭地区还生活着一种棕白色的大熊猫,它们是普通大熊猫的亚种,棕白色毛发是由于变异产生的。除了毛色不同,这类大熊猫的嘴巴也更圆盾一些,更接近猫科动物。从这点上说,大熊猫也算是有像猫的地方,盗了猫的名字也说得过去。

棕白色大熊猫(图片来自Sohu)

除了熊猫,猫熊、食铁兽、竹熊等,也都是国宝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大熊猫的某些特征。

哺乳类:自己也被盗名的“小熊猫”

说完了国宝,我们再来看一下和它们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小熊猫。小熊猫的名字来源于希腊语Ailurusfulgens(火焰色的猫),是法国动物学家弗列德利克居维叶所起。身为最早使用“熊猫”当名字的动物,小熊猫虽然知名度远不如国宝,但不超过60厘米的体长,以及6公斤左右的体重,再加上嘴巴边上几根长长的胡须,却让它们看起来明显比后者更接近猫。

小熊猫从头顶到背部披着蓬松如毯子般红褐色的长毛,四肢则为棕黑或纯黑色,圆圆的小脑袋上点缀着白色的耳朵,眼睛和嘴巴,再配上一个黑鼻头,让它们看起来和浣熊颇有几分相似,也曾因此被归类于浣熊科,不过目前已经自立门户为小熊猫科。长长的尾巴上9个棕色与白色相见的圈环,让它们拥有了九节狼的别名。

在历史上,小熊猫的足迹曾遍布整个欧亚大陆,如今则主要栖息于我国四川、云南和西藏,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和缅甸也有少量分布。小熊猫通常以树洞或石洞为家,由于也喜欢吃竹子,海拔到米之间的竹林区也就成了它们建房的首选地区,各种野果、嫩叶、小鸟和鼠类也经常出现在它们的食谱上。在遇到危险时,它们会施展爬树本领,快速脱离地面。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和各种猎捕行为,野生小熊猫的数量已经比过去减少了40%,目前只有大约00只左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熊猫(图片来自Wiki)

哺乳类:猫的远亲—灵猫

称灵猫为猫的远亲,是因为它们虽然不是猫科动物,但却与后者同属于猫型亚目(猫科的上一级分类单位),相比大熊猫和小熊猫,算是跟猫还有点关系。

广义上的灵猫指整个灵猫科,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灵猫亚科的几种动物,名字中才有“灵猫”二字,在我国有分布的共有三种,分别是大灵猫、小灵猫、大斑灵猫。

虽然都叫灵猫,但各自的特征还是很明显的,有些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例如,大灵猫体型较大,体重最高达10公斤以上;身上没有明显的版块;大斑灵猫身上则有更大的斑点;小灵猫则拥有一条超过体长一半的长尾巴,但体重通常不超过4公斤,充分诠释了“小”的概念。

灵猫普遍偏爱肉食,凡是能入口的,不论螃蟹、蜘蛛、蜗牛、小鸟、鱼类、蚯蚓,鼠类,甚至是蛇都是他们的目标,有时甚至会学*鼠狼偷鸡。这种喜欢荤腥的习惯倒也与猫有几分相似。

由于体型较小,灵猫们也难免成为其他食肉动物的目标,这时,它们就会从生殖部位处释放一股充满恶臭的分泌物,让对手知难而退。让人意外的是,这种恶臭的分泌物在经过提炼稀释后,却是极好的香味剂。

大斑灵猫(图片来自Wiki)

大灵猫(图片来自Hnswbb)

小灵猫(图片来自Wik)

鸟类:头和脸像猫的猫头鹰

讲完哺乳类,我们把话题转入鸟类。提到鸟类中名字里有猫的,估计大家都会马上想到“猫头鹰”,这些头部特别是脸跟猫相像的鸟在中国古代曾被认为是不祥之鸟,在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智慧,成为女神雅典娜的象征,甚至有人将它们当宠物来养。

当然,这些都只是人们在不了解猫头鹰的情况下的主观猜疑。现实中的猫头鹰只是一类生物,之所以说是一类生物,是因为猫头鹰并不指代具体哪一种鸟,而是泛指整个鸮形目的鸟。鸮形目由已经灭绝的原鸮科鸟类演化而来,目前共有草鸮科和鸱鸮科两大类群,体型从十几厘米到1米半左右不等,身影遍布除南极外的所有地区,其中鸱鸮科的数量和种类要远远多于草鸮科。

猫头鹰巨大的瞳孔,再加上异常发达的视杆细胞(在弱光环境下更敏锐),让它们在漆黑的深夜里,视力至少比人类好倍以上。凭借如此发达的眼睛,以及可度转动的脑袋所产生的视力范围,猫头鹰在深夜中几乎可以看穿一切,这也是它们普遍喜欢夜间捕猎的原因,夜猫子的绰号就是这么来的。

除了眼睛,猫头鹰的耳朵也很特别。与大多数动物不同,猫头鹰的左右耳并不对称,左耳耳廓明显比右边大,位置也是一高一低,这会让声音在两耳间传播时产生细小的差别,从而有助于判断是从哪里发出的。有时,猫头鹰还会转动它们硕大的脑袋,让声音在两耳间的传播速度出现时间差,当这种时间差达到30微秒时,就可以准确判断声音来源了。

猫头鹰喜欢栖息在森林密布的环境中,是纯肉食性的鸟类。各种鼠类、小鸟、野兔都是它们常吃的食物,甚至连鸡鸭这样的大型鸟类,也会出现在它们的菜谱上。据统计,一只长耳鸮(华北地区常见的猫头鹰)平均一年就能吃掉多只田鼠。从这点上说,猫头鹰绝不是什么不祥之物,而是不可多得的农田卫士。

虽然猫头鹰是益鸟,但最好不要有饲养的冲动,一方面是这类鸟野性十足,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另一方面,所有的猫头鹰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擅自饲养是犯法的。

长耳鸮,猫头鹰的一种,为华北地区常见类型(图片来自Wiki)

鸟类:会学猫叫的猫鸟

除了长得像猫的,鸟类中还有会学猫叫的,而且同样不是一种,它们被统称为猫鸟或猫声鸟。

如今,全世界共分布着十几种猫鸟,栖息于美国、墨西哥、澳洲、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南亚等岛国,都是中小型鸟类,其中最著名的要属绿猫鸟了。

绿猫鸟也叫绿猫鹊,因浑身披着翡翠般绿色的羽毛而得名,成年个体体长在在30厘米左右,体重在90到克不等,雌性通常大于雄性,温暖湿润的热带或亚热带雨林,是它们最理想的家园。别看绿猫鸟个子小,胃口却出奇的好,林中飞舞的蚱蜢、飞蛾、蝴蝶、苍蝇等小虫,以及青蛙,小蜥蜴和其他鸟的雏鸟,树上的果子,小花和叶子,它们都来者不拒。

每年的9—10月到第二年的1—3月,是绿猫鸟交配繁殖的时期。在此期间,雄性绿猫鸟首先会叼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或果子来讨好雌性。等到交配之后,婚后的绿猫鸟就会一起用藤蔓和树枝建造属于二者的婚房。等到产蛋以后,初为鸟妈的雌性绿猫鸟还将在这里孵化2周,直到小宝宝平安降生。

绿猫鸟通常几个家庭在一起群居生活,幼鸟在1岁时就可以独立生存。如果在1岁之前就遭遇父母双亡的厄运也不要紧,因为绿猫鸟是一种非常有博爱精神的鸟,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会帮助抚养死亡同伴的遗孤,直到幼鸟有了自立能力。

还有,千万别因为这些小家伙有爱,叫声也萌就觉得它们好欺负,当危险来临时,它们可是会发出类似“虎啸”的怒吼来驱赶入侵者的。

绿猫鸟(图片来自Wiki)

鱼类:名字里有猫的鱼——反游猫

不仅哺乳类和鸟类中有非要跟猫扯上关系的,就连猫咪最爱的食物之一,鱼里面也有这样的。

在西非的一些河流和湖泊中,生活着一类名叫倒游鲶的热带观赏鱼。与大部分观赏鱼都拥有美丽的外表不同,倒游鲶的体表呈棕褐色,长相很难进入外貌协会的法眼,它们能够成为观赏鱼,完全是凭借一手肚皮朝上的仰泳绝活,也因此得到了反游猫的俗名。当然,反游猫的这种绝活并不是天生就会的,在出生的前两个月,它们只能老老实实的背部朝上。

不同的反游猫体型差距很大,小的只有6厘米左右,大的则可以长到40厘米。所有的反游猫都不挑食,各种小鱼小虾和植物碎屑都是它们所喜爱的食物。

反游猫(图片来自Wiki)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欺世盗名的伪猫们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