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听说梵净山下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群,这让我一直感到诧异。年末一个晴朗周末的下午,我终于还是驾车从重庆出发去一探究竟。从重庆到寨英古镇的交通不算畅通,沿包茂高速行驶约公里到达秀山东枢纽进入秀松高速,再沿秀松高速、九龙西路、丹霞路行驶53公里到达松桃县城中。第二天一早,我便从县城出发,沿国道和县道,在山区盘山公路上行驶约50公里,虽然驾驶着性能很好的越野车,但山路狭窄、弯道极多、坡度较大,2小时后才到达这个武陵山脉深山之中的寨英古镇。寨英古镇在梵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北方向,周围山形地貌与梵净山核心区域极为类似。此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隆冬时节,喀斯特地质峰峦仍林木茂盛,苍翠葱茏。站在县道旁看寨英古镇,群山环抱的河谷地带一片青瓦白墙、新旧杂存的建筑由北向南分布,寨英河从古镇的东南西三面环绕而过,古镇一派山区村落的古朴和宁静。
寨英古镇是贵州省保存较为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据史书记载,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原驱除元朝势力后,为平定黔、滇少数民族地区动乱,派其第六子楚王朱桢进入黔东地区屯兵戍边。朱桢率*来到这块群山环抱、三面临水的风水宝地,便在此筑城屯兵,这便是寨英古镇的由来。现在的寨英古镇还保存有六百多年前屯兵筑城时的基础。
年,明万历朝在贵州设布*司,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改土归流”后的寨英镇*事功能逐渐弱化,但因*事需要而打通的长江、洞庭湖、沅江、辰水、锦江、寨英河的水上*事运输通道却给川、湘、赣、徽的商人进入贵州从事货物贸易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商人们以寨英古镇为这一水上线路进入贵州腹地的最后中转驿站,将川、湘、赣、徽的食盐、布匹、陶瓷、铁器等货物贩运至贵州,又将贵州特产的药材、靛蓝、朱砂、桐油等货物贩运出去,通过几百年的逐步发展,使寨英古镇周边,乃至现在的铜仁地区成为商贾云集、商号林立、富甲一方之地。清朝晚期洋务运动兴起,华中地区木材等原材料需求的增大,贵州人口增加带来的食盐、布料等需求增大,寨英镇水运码头和货物买卖集散地“裕国通商”的作用进一步突显。据松桃县志记载,当时寨英古镇码头货物运输寨英镇先后兴建了“富华”、“吴祥泰”、“同兴昌”、“曹易和”、“易和兴”、“同德祥”、“聚泰长”、“协裕祥”等“八大商号”。现在的古镇上还保存有何和顺、同德祥、曹易和等三十余家商号遗址。因当时寨英镇的商业繁荣之故,寨英镇得到“小南京”的美称。
六百多年前,明*构筑寨英城堡时,就地取材,用当地山中开釆的长约1米、宽约0.5米的青石修筑的城墙和4处城门至今还在,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在古镇约1公顷面积范围内,分布有5街6巷,古民居建筑85栋,会馆建筑2处,商铺50余处,手工作坊30余处,由此可见古镇当初商业作用非一般古镇所比。
寨英古镇处在黔、川、湘交汇处,六百多年的历史,让古镇上的屯*后人与当地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深度融合,古镇建筑表现出多样式、多风格的特点。走在寨英古镇年生很久的青石路上,两边或是略显陈旧的青瓦木板的传统民居房屋,或是青瓦专墙并建有封火墙的深宅大院,来到寨英河边,还能看到当地苗寨风格吊脚楼,城墙上,至今还有*事功能的哨亭遗址,中间街巷连通四处城门,城中街巷之间设置有可隔断人员通行的“卡子门”,整个古镇呈葫芦型,既能让人舒适的居住,又能满足屯*的需要,让人不犹得感叹古镇建造者的智慧。
古镇现有青瓦砖墙建筑以万寿宫和福寿宫为典型代表,的确显现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高墙围合、中间天井,厅堂、厢房四向布局、高大厚实,特别是带三层鳌头的封火墙,让人身在苗疆边城,但却有到了徽州的感觉。寨英古镇由于保护完好,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年3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英古镇不仅有古建筑群,以寨英滚龙为代表的文化艺术也独具魅力。寨英滚龙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中原龙文化与当地苖家龙文化完美的结合。寨英滚龙造形完美,工艺精湛,滚龙全长约40米,龙头及龙身均由竹条扎成,一般以九根篾条捆扎*骨,个篾圈排列*身罩上画上鳞甲的绸布,舞动时,由34人持节旋转、翻飞,极具视觉冲击力。据县志记载,明永乐、嘉靖、万历和清乾隆、嘉庆年间,当地驻*多次奉召赴京表演。民国初年,寨英镇曾组织过一次规模盛大的滚龙灯会,灯会期间,当时的组织者向江口、铜仁、凤凰、吉首、花垣等地散发了数千份拜帖,寨英滚龙舞遍了整个武陵山区。建国后,寨英滚龙多次走出大山,参加过省、地、县组织的各种大型庆典、节会活动,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专门对寨英古镇举办的“滚龙闹春”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年,寨英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滚龙文化艺术之乡”。
寨英古镇位于武陵山区,梵净山下,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自然风景极好,这里不但生长有拱桐、背阴杉等名贵植物和黔金丝猴、猫头鹰、穿山甲等珍稀动物,更有独具特色的寨英“米豆腐”、“卤鸭子”、“绵菜粑粑”等美食。在旅游景点上,古镇建筑群自不必说,寨英河、浑水洞、鳌鱼洞景观也极具观赏价值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随着松桃至寨英的公路投入使用,寨英河经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寨英镇货物运输水码头的功能逐渐消失。寨英镇不仅是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与繁华,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重新选择。近年来,当地*府已经开始对寨英古镇建筑群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开发。这次我到古镇的时候,发现一些建筑,如万寿宫、福寿宫已修缮一新,但古镇的冷清却无法掩饰。我在镇前广场一小摊买米豆腐时,摊主大姐告诉我,“山沟沟头,逢年过节生意还可以,平常就这个样子了!”我提起古镇的旅游时,她说,“就象古镇上的人一样,穿着朴素,性格温和,守在那里,坐等客上门。”我觉得她的话是说到点子上了。
寨英古镇位置偏远,河道停航,山区公路旅游大巴交通不便,旅游宣传效果有限,故然也是事实,但影响古镇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